时间: 2025-04-26 12:2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04
登牛头山亭子
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
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
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
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牛头山亭的所见所感。诗人在双林之外的路上行走,亭子遥望着万井的景象。江城在阳光下显得孤独,山谷中远远传来阵阵风声。诗人在战乱中已感到身心疲惫,关山河流之间的联系也断绝了。尽管眼前是美丽的百花丛,诗人仍忍不住流下几行眼泪,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忧伤。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身处战乱之中,他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风格沉郁悲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苦难,诗人通过登高远望,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个人的无奈与悲伤。
这首《登牛头山亭子》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深厚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路出双林外,亭窥万井中”,描绘了他在高处望远的视角,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含了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接下来的“江城孤照日,山谷远含风”,则通过孤独的江城与远处的风声,传达出一种孤寂与愁苦的氛围。杜甫用“兵革身将老,关河信不通”表达了自己在战乱中身心的疲惫和无奈,暗示着国破家亡的痛苦。最后的“犹残数行泪,忍对百花丛”,更是情感的巅峰,尽管眼前是美丽的花朵,但诗人的内心却无法平静。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切反思,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的悲伤,展现了身处动荡时代的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江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兵革身将老”中的“兵革”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流下眼泪是因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