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廖再卿》

时间: 2025-04-26 04:49:05

诗句

一剑干戈里,书生气骨遒。

湖山沦末劫,烽火黯沧洲。

义动秦庭哭,身悲楚馆留。

苍烟沈白日,风雪暮江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9:05

原文展示:

赠廖再卿
作者: 顾济 〔清代〕

一剑干戈里,书生气骨遒。
湖山沦末劫,烽火黯沧洲。
义动秦庭哭,身悲楚馆留。
苍烟沈白日,风雪暮江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刀枪相见的战场上,手握利剑的我,书生的气质依然刚劲有力。湖山在末劫中沉沦,烽火使得沧洲的景色变得黯淡。义士的悲壮感动了秦庭而使其哀哭,而我却在楚馆中悲伤地停留。苍茫的烟云笼罩了白日,风雪萧瑟的时节,我站在江边凝望暮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干戈:指武器,这里象征战争。
  • 书生气:指知识分子的气质和风范。
  • 湖山:指山河,象征国家的命运。
  • 烽火:指战火,常用以象征战争。
  • 秦庭:指秦朝的朝廷,代表权力中心。
  • 楚馆:指楚国的酒馆,象征怀旧与失落。
  • 苍烟:形容天空中的烟霭,暗示忧伤的情绪。
  • 沈:沉没,象征沦陷与灭亡。

典故解析:

  • 秦庭哭:借指历史上义士为国捐躯的感人场面,表示国家兴亡之悲。
  • 楚馆留: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诗人用此地名表达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故国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济,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乱与战火频仍的背景下,诗人以送别友人的方式,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忧伤。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示了一个书生在乱世中面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复杂情感。开篇“一剑干戈里”便将读者带入了战火纷飞的战场,表现出作者虽身为书生,但内心的豪情与坚韧不屈。接下来的“湖山沦末劫”暗示国家的沦陷和自然的悲凉,诗人以此表达对故土的深切关怀与忧虑。

“义动秦庭哭,身悲楚馆留”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歌的情感,义士为国殚精竭虑,感动了朝廷,而自己却只能在楚馆中感伤。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个人的无奈与悲伤,也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关切。

最后两句“苍烟沈白日,风雪暮江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对社会的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剑干戈里:表现了诗人勇敢地面对战争,手握剑器,象征着书生的豪情。
  2. 书生气骨遒:强调了作者虽为书生却气质非凡,精神饱满。
  3. 湖山沦末劫:描绘了国家在战乱中的败落,山河破碎。
  4. 烽火黯沧洲:用烽火象征战争带来的黑暗,沧洲的美丽被战火掩盖。
  5. 义动秦庭哭:义士的行动感动了秦廷,表明对国家的忠诚与悲痛。
  6. 身悲楚馆留:表达作者的无奈与悲伤,身处楚馆,思绪万千。
  7. 苍烟沈白日:通过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沉重的悲凉感。
  8. 风雪暮江头:营造出孤独的气氛,暗示未来的渺茫与无助。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苍烟”与“白日”形成对比,象征历史的沉重与希望的渺茫。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如“烽火”、“苍烟”等,构成了一幅悲壮的画面。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表现了诗人在历史动荡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了对正义与忠诚的追求,折射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勇气与斗志。
  • 湖山:象征祖国的山河与命运。
  • 烽火:象征战争与动荡。
  • 苍烟:象征悲伤与沉重的历史。
  • 风雪:象征不易与孤独的心境。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与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一剑干戈里”中的“剑”象征什么?

    • A. 书生的文采
    • B. 勇气与斗志
    • C. 战争的残酷
    • 答案: B
  2. 诗中提到的“湖山沦末劫”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赞美
    • B. 对国家沦陷的悲伤
    • C. 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 答案: B
  3. “义动秦庭哭”中的“义”是指什么?

    • A. 个人的忠诚
    • B. 义士的忠诚与牺牲
    • C. 对历史的怀念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顾济的《赠廖再卿》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顾济更强调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人研究》
  2. 《唐诗三百首》
  3.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法驾导引 临江仙(将孙生日赋) 莺啼序 月下 永遇乐 其二 秋景 闭门感秋风 莺啼序(赵宜可以余讥其韵,苦心改为之,复和之) 临江仙 霜天晓角 水调歌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粗株大叶 诗结尾的成语 手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龙字旁的字 臭棋 气逾霄汉 闻名 欢唱 三熏三沐 己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根深柢固 煎膏炊骨 辏遇 抓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