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2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24:07
唯生一女才十二,
秪欠三年未六旬。
婚嫁累轻何怕老,
饥寒心惯不忧贫。
紫泥丹笔皆经手,
赤绂金章尽到身。
更拟踟蹰觅何事,
不归嵩洛作闲人。
我只生了一个女儿,才十二岁,
还差三年才到六十岁。
婚嫁的事轻松,不怕老去,
饥寒的生活我已习惯,不忧虑贫困。
紫泥和丹笔的文书都我亲自处理,
红绂和金章的荣誉也都已到手。
我还在考虑应该去寻找什么,
不回嵩山洛水做个闲人。
“紫泥丹笔”与“赤绂金章”是古代书法和官职的象征,反映了作者的官场经历和身份。嵩山和洛水是道教名山,象征隐逸生活,表达作者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因其作品通俗易懂而受到广泛欢迎。他的诗风以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戊申年岁暮,作者感慨于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思考。通过描写家庭与个人的困境,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成熟思考。
《戊申岁暮咏怀三首 其二》表达了白居易对家庭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反思。诗中“唯生一女才十二”开篇即表露出个人生活的平淡与惆怅,面对女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婚嫁问题,诗人似乎并不感到忧虑。相反,他认为婚嫁是一种轻松的责任,并不怕年老。通过“饥寒心惯不忧贫”,可以看出他对生活困苦的淡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从容与豁达。
后半部分提到的“紫泥丹笔”与“赤绂金章”,则展现了他在官场中的经历与成就,代表着他对社会地位的认可。然而,尽管有这些荣华,他仍然在思考更深层次的生活意义,最终选择了不归“嵩洛作闲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这种心态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显示了白居易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展现了对平淡生活的珍惜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的女儿几岁?
诗中提到的紫泥丹笔象征什么?
作者对婚嫁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