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5:08: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5:08:16
疏影
罗浮梦远,且近窗就月,閒缀庭院。
浅淡妆成,还许东风,横斜又恁吹遍。
偎阑一笑迎人久,见道是幽寒禁惯。
便问春尽地无言,去也未关愁怨。
应念孤山旧侣,那时鹤,睡里轻与依恋。
不管湖天,水在云流,已自暗教香转。
谁知雪海盈盈树,早乞向陇头催换。
谩等閒环佩重来,准拟梦留尘断。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沉浸在幽静月色中的人。梦境遥远,但我依然靠近窗前欣赏月光,悠闲地装点着庭院。淡淡的妆扮使我更能感受到东风的轻拂,风轻轻地横斜而来。倚着栏杆,我微笑着迎接久违的客人,看到那是幽寒的气息所禁锢。便问春天已尽,何以无言,离去时却无关心愁怨。想念孤山的老友,那时的白鹤,轻声与我依恋。无论湖面和天空,水也在云中流动,已无声地教会我香气的流转。谁料到雪海中的树木,早已向山头乞求更换。只是漫然地等待着佩环的重来,原本想在梦中留住那一片尘缘。
作者介绍
袁克文(约1640-约1710),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素庵,浙江人。他以清丽流畅的诗风著称,作品中常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逐渐深入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庭院的宁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吸引读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深邃的人生哲理。首句“罗浮梦远”即设定了一个梦幻的境界,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与世隔绝的幽静空间。诗中描绘的庭院、东风、栏杆等意象,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给人以心灵的安宁和美的享受。
诗人借用景物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通过“便问春尽地无言”,表达了对春天已逝的惋惜与无奈。接着“应念孤山旧侣”,通过对老友的回忆,增添了一丝温暖与情感的厚度。在“谁知雪海盈盈树”中,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整首诗不仅在意境上具有层次感,还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思考,带给读者一种超然的宁静和反思的空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往昔友谊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清幽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出一种孤独而又充满期盼的心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袁克文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罗浮”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座山
C. 一种饮品
D. 一条河
“便问春尽地无言”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惋惜
C. 对春天的无所谓
D. 对春天的喜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