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2 20:22: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20:22:32
忆过润州
作者:李绅 〔唐代〕
昔年从宦干戈地,
黄绶青春一鲁儒。
弓犯控弦招武旅,
剑当抽匣问狂夫。
帛书投笔封鱼腹,
玄发冲冠捋虎须。
谈笑谢金何所愧,
不为偷买用兵符。
回忆往年在动荡的官场中,
我年轻时佩带黄绶,志向未酬。
弓箭在手,召唤那些武将,
剑出匣子,询问那些狂妄之人。
书信投笔,封印在鱼腹中,
黑发披肩,捋起虎须。
谈笑之间,对金钱毫无愧疚,
不为偷偷买到用兵的符号。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通过对官场和武将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以及诗人自身在官场中经历的困惑与挣扎。
作者介绍:李绅(约778年-817年),字季长,号宗悫,唐代诗人,曾任多种官职,诗风清新,语言流畅,擅长描写社会现象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绅任职于润州时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回忆和对当时动荡局势的感慨,同时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忆过润州》以怀旧的情怀,描绘了作者在动荡官场中的经历。诗中透出一种深沉的思考,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开篇“昔年从宦干戈地”直接点出背景,带有浓厚的历史感。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黄绶”与“鲁儒”,展示了作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年轻时的理想与如今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
“弓犯控弦招武旅,剑当抽匣问狂夫”,这两句中,弓箭与剑的意象象征着力量与斗争,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武力与权谋。诗人在面对这些武将时,既有怀念过去的勇气,也有对未来的不安。
最后几句“谈笑谢金何所愧,不为偷买用兵符”则是对个人理想与金钱关系的深刻思考,显示出一种不屑与反叛的态度。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突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映在动荡官场中的无奈与追忆,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诗人在回首往昔的同时,表达了对物质金钱的超然态度与对理想的坚持。
诗词测试:
李绅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黄绶”象征什么?
诗中“谈笑谢金”表达了什么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绅的《忆过润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都涉及到对历史和理想的思考,但王维更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眷恋与对未来的期盼,而李绅则体现了对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忆,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此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忆过润州》,并加深对李绅及其时代背景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