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满江红·太液芙蓉》

时间: 2025-04-26 23:27:36

诗句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27:36

原文展示:

满江红·太液芙蓉
作者: 王清惠 〔宋代〕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
千古恨,凭谁说。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太液池中的芙蓉花,仿佛与从前的颜色截然不同。我曾记得春天的风雨和露水,曾在华丽的楼阁和金碧辉煌的殿宇中。名声传遍了妃子们的庭院,宛如莲花映衬在君王的身侧。忽然间一声鼓声响起,打破了宁静,繁华随之消散。龙虎的气象消散,风云也归于平静。千古的怨恨,谁来诉说呢?面对这山河的壮丽,我泪水盈眶,心中血泪交织。夜晚在客馆惊醒,尘土与梦交错,清晨的宫车碾过关山,映照着月光。我问嫦娥是否能安然自若,是否能与我共同感受这圆缺的无常。

注释:

字词注释:

  • 太液:指太液池,位于北京颐和园内,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区。
  • 芙蓉:荷花,常用于象征美丽与纯洁。
  • 玉楼金阙:形容华丽的宫殿。
  • 兰簪妃:传说中的妃子,暗指美丽的女子。
  • 晕潮莲脸:形容荷花的娇美姿态。
  • 颦鼓:形容乐声的起伏,暗指变故的来临。
  • 千古恨:历史上积累的怨恨或遗憾。
  • 嫦娥:月宫的仙子,象征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 “兰簪妃后里”:提到的兰簪妃,指代历史中美丽的妃子,如王昭君等,表现了对古代美人和辉煌历史的怀念。
  • “问嫦娥”:嫦娥奔月的故事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清惠,字长卿,号南涯,宋代词人。其词风婉约细腻,擅长描绘女性的情感与生活场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作者可能受到当时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的影响,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伤。

诗歌鉴赏:

《满江红·太液芙蓉》以太液池的芙蓉花为引子,勾起了词人对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开篇通过“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直接将读者带入一种感伤的氛围,仿佛在诉说往日的美好已然不复存在。

词中提到的“春风雨露”与“玉楼金阙”,展现了昔日春日的美景与繁华的宫殿,极具画面感。接着,提到“兰簪妃后里”,不仅表达了对美丽女子的怀念,也映射了历史上那些被遗忘的美好与荣耀。随着“忽一声颦鼓揭天来”,词调转为哀伤,仿佛一声鼓声将繁华打破,带来的是“千古恨”的沉重。

最后,词人通过对山河的描写和对嫦娥的提问,表达了关于孤独、遗憾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整首词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叹息,体现了词人在历史与个人命运交织下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
    这句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芙蓉花的感慨,暗示岁月的变迁。

  2.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回忆中美好的春天与华丽的宫殿,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的画面。

  3. 名播兰簪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
    通过历史典故,展现了美丽女子的荣耀与当时的风光。

  4. 忽一声颦鼓揭天来,繁华歇。
    突然的变化,象征着繁华的消逝与历史的无常。

  5. 龙虎散,风云灭。
    这里运用对仗,强调变化的迅速与遗憾。

  6. 千古恨,凭谁说。
    表达对历史遗恨的无奈与无处诉说的失落感。

  7. 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
    强烈的情感,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悲痛。

  8. 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描述了梦境与现实的交错,体现了孤独与思念。

  9. 问嫦娥於我肯从容,同圆缺。
    最后以嫦娥象征,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与对情感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繁华与历史的变迁比喻成自然的消逝。
  • 对仗:如“龙虎散,风云灭”,增强诗歌的韵律感与对比效果。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现实的无奈,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情感的孤独,传达出一种深刻的生命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寄托着对青春与美好的向往。
  • 兰簪妃:代表历史中的美人,反映了对往日辉煌的追忆。
  • 嫦娥:象征孤独与思念,表达对远方与时间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液”指的是哪个地方?
    A. 西湖
    B. 太液池
    C. 汀洲

  2. “千古恨,凭谁说”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愤怒
    B. 无奈与遗憾
    C. 快乐

  3. 诗人用“嫦娥”来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孤独与思念
    C. 自由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对比王清惠的《满江红》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王清惠的词更多地渗透了对历史的思考与感叹,而李清照则在个人情感上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王清惠词研究》

以上是《满江红·太液芙蓉》的详细解析,涵盖了原文展示、白话文翻译、注释、背景介绍、鉴赏、解析、意象分析、互动学习、作品对比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词有所帮助!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扬子江放棹 皖江舟中 融州老君洞敕赐真仙岩之图 雪中同周臣内翰赋二首 其一 赠青柯平隐者 雪中同周臣内翰赋二首 其二 雪 【双调】江儿水 【中吕】粉蝶儿_集曲名题秋 【越调】斗鹌鹑_咏雪云幕重 【中吕】普天乐_春日多雨无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福国利民 悔愆 天假 爵里刺 一举手之劳 豕字旁的字 见佛不拜 刀字旁的字 舍策追羊 剥极将复 小谢 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角字旁的字 羊字旁的字 麥字旁的字 鸾分凤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