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5: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5:07
听泉
作者:齐己 〔唐代〕
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
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
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
几曾庐岳听,到晓与僧同。
这首诗的意思是:高耸的落石有几万丈,冷冷的泉声在空中飘荡。初秋的第一场雨过后,夜深时我在山中听着水声。只有月光照在墙壁上,周围没有一丝风声。几次我曾在庐岳听水声,直到天亮时与僧人一起分享这静谧的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齐己,字惟道,号弘觉,唐代著名僧人,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描绘山水景色和禅理为主,具有深厚的宗教情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齐己在庐山修行期间,表达了他在自然中聆听泉声的宁静体验,反映了唐代山水文化的盛行以及对自然的崇尚。
这首《听泉》以其宁静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引人入胜。诗中通过对泉水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宁静与清凉。开头两句“落石几万仞,冷声飘远空”,以夸张的落石高度和冷静的泉水声,营造出一种悬崖峭壁的险峻和水声的清冷,暗示了自然的宏伟与作者的渺小。接着“高秋初雨后,半夜乱山中”,描绘了秋雨后的山中夜景,增加了时间与空间的层次感,使得静谧的氛围更加浓厚。最后两句“只有照壁月,更无吹叶风”,表达了在静谧环境中,只有月光映照,周围毫无声息的寂静,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整首诗不仅反映了自然的美,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展现了齐己作为僧人的内心宁静与对自然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宁静与内心平和的愿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孤独与沉思的哲学探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庐岳”指的是哪个山?
A. 泰山
B. 庐山
C. 华山
D. 黄山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哪个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只有照壁月”中的“照壁”指的是什么?
A. 墙壁
B. 河流
C. 山峰
D. 树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齐己的《听泉》与王维的《鹿柴》均表现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和谐,但齐己更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而王维则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与和谐,二者在主题上有着微妙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