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3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32:40
游谷山寺
作者: 齐己 〔唐代〕
城里寻常见碧棱,
水边朝暮送归僧。
数峰云脚垂平地,
一径松声彻上层。
寒涧不生浮世物,
阴崖犹积去年冰。
此身有底难抛事,
时复携筇信步登。
在城中常见的绿棱,
水边朝夕送走归来的僧人。
数座山峰的云脚垂落到平地,
一条小路上传来松树的声音,透过高处。
寒冷的溪流不生长世俗的物品,
阴暗的崖壁上仍然积着去年的冰。
这身体里有很多难以抛弃的事,
时常带着竹杖随意登高。
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看作是对自然和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出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齐己(约709年-786年),字仁士,号齐山,唐代诗人,生于唐玄宗时期,擅长诗歌,作品多描写山水和佛教题材,风格清新自然,富于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出一种超然的精神追求。
《游谷山寺》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的诗。诗中描绘了青翠的山峰、清澈的溪水和宁静的寺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开篇的“城里寻常见碧棱”将读者带入一个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环境中,接着“水边朝暮送归僧”则引入了与佛教相关的人物形象,暗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中的意象丰富,数峰、云脚、松声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尤其是“寒涧不生浮世物,阴崖犹积去年冰”,通过对自然严寒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不羁世俗的情怀。这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厌倦相互辉映,使得整首诗充满哲理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此身有底难抛事,时复携筇信步登”收尾,暗示内心深处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但仍愿意在大自然中寻求慰藉与宁静,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山水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逃避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归僧”指的是:
A. 归来的商人
B. 归来的僧人
C. 归来的士兵
D. 归来的学生
“寒涧不生浮世物”意指:
A. 山涧水流丰富
B. 山涧寂静无物
C. 山涧流淌着世俗的事物
D. 山涧有很多生物
诗中描绘的主要环境是:
A. 城市
B. 山林
C. 海边
D. 沙漠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