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08:20: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08:20:56
渊明赋止酒,止酒未尝止。
今朝诗固云,从此真止矣。
我观他日诗,说酒特未已。
必饮诚有累,必止亦非理。
无如作病何,聊用忘忧耳。
得失定相半,随遇无彼此。
胡为我阿咸,深拒坚壁垒。
子言故多师,乌有与亡是。
独此止酒诗,字字如信史。
恐子昧圆通,未究真正义。
当观诸世间,一一等幻戏。
死生尚云尔,何乃较醒醉。
操瓢起相从,无为乏我事。
陶渊明写了《止酒》,但“止酒”这个词并未真正地停止。今天的诗虽然这么说,但从此开始我真正的“止酒”了。我看到其他人写的诗,却说酒的事情还没完。喝酒确实有困扰,而停止喝酒也并不是道理。就像生病一样,喝酒只是用来忘却忧愁罢了。得失本来就是一半一半,随遇而安没有彼此的分别。何必像我阿咸那样,深深筑起防线。你说老师太多,有什么是与没有的呢?唯有这“止酒”之诗,每一个字就像可信的历史。恐怕你误解了其中的深意,没有领悟真正的道理。应该观察世间的一切,都是幻象戏剧。生死都如此,何必较量清醒与醉呢?随意地持着酒瓢,别去计较我的事情。
作者介绍:刘一止,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他的诗歌往往融入了对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士人对饮酒与隐逸生活的反思之际。诗人以陶渊明的“止酒”为引子,探讨自我内心的挣扎与对社会的看法。
这首诗以“止酒”为题,反映了作者对饮酒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借用陶渊明的名作,表达了对“止酒”的双重解读,既有对饮酒的反省,也有对自我内心的解读。诗人在一方面否定了饮酒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又指出停止饮酒并不意味着解脱,反而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束缚。
诗中提到“得失定相半,随遇无彼此”,这一句道出了人生哲理,得与失本是相对的,人生应随遇而安,而不应过于执着。接着,诗人对“阿咸”的提及,可能是在讽刺那些固守成见、不愿意放下的人。整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仿佛在告诉读者,生活的种种无常与幻影,何必过于较真。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操瓢起相从,无为乏我事”,更是表现了对生活的洒脱态度,持酒瓢而饮,随心所欲,体现了对人生的豁达与乐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饮酒的反思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强调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理解与超然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刘一止的《家侄季高作诗止酒戏赋二首》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阿咸”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无为乏我事”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