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4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43:55
洞仙歌
月明风静,问此时谁晓。
雪后初开一枝好。
爱孤山踪迹,千树横斜,
临碧水,十里湖光冷照。
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
疏影婷婷为谁妙。
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
断桥边诗情空老。
任南北枝头暖相催,
听玉笛声中,吹来多少。
在月光明亮、微风轻拂的夜晚,谁能知道此时的情景呢?雪后初开的那一枝花,实在是美丽。爱那孤山的踪迹,千树横斜地立在水边,十里湖光在冷冷的照耀下显得如此清幽。逋仙归去后,依然是黄昏时分,疏落的影子为谁而美妙呢?望不尽那竹篱茅舍中的人家,断桥边的诗情却已渐渐空老。无论南北的枝头如何催促温暖,听那玉笛声中,究竟吹来多少情思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太清,生于清代,字子青,号太清。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自由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洞仙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以“月明风静”引入,给人一种安静、恬淡的氛围,随即提出“问此时谁晓”,展现出一种哲思的态度。接着通过“雪后初开一枝好”描绘出雪后的清新景象,诗人用“爱孤山踪迹”暗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千树横斜与碧水相映,形成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而“逋仙归去后,依旧黄昏”则通过时间的推移,表达出一种对逝去时光的感叹,疏影婷婷的描写又增添了一丝神秘的美感。诗人在“望不尽竹篱茅舍人家”中体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尽管诗情已经“空老”,却仍然在南北枝头的温暖催促下,听那玉笛声,传递着无尽的情思与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展现了人生哲理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山”象征什么?
A. 人生哲理
B. 隐逸与自由
C. 乡村生活
“疏影婷婷为谁妙”的意思是:
A. 影子很美
B. 影子在问谁的好
C. 影子代表孤独
诗中提到的“玉笛”主要象征:
A. 音乐与情感
B. 乡村生活
C. 自然景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