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6:08: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6:08:22
宣城赠萧兵曹(一作许浑诗)
作者:杜牧
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
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
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
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
赊酒不辞病,佣书非为贫。
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紫陌罢双辙,碧潭穷一纶。
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
在桂花舟上被贬至湘渚,三年来都在波涛上度过春天。
寒冷的船上,溪水如雪,衣服上沾染着洛城的尘埃。
在外的旅途上,羞于依附他人,皇恩宽厚,虽有过失也不再追究。
在花开时节远离故国,月下时常独自登楼频频眺望。
借酒消愁不怕生病,写书并非为了贫穷。
吟唱时遇到渔夫,隐居时面对樵夫。
行走在紫陌上不再留痕迹,碧潭中只剩下一根钓绳。
在高秋时节向南而去,烟水弥漫就是通往渡口的地方。
杜牧(公元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樱渚,晚唐著名诗人,兼擅诗文,尤其以五言绝句闻名。其作品常以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宣城赠萧兵曹》创作于杜牧被贬时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表现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人生遭遇的感慨,体现了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
《宣城赠萧兵曹》是杜牧在被贬谪期间写给友人的一首诗,展现了他对人生苦短、离别愁苦的深刻感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首联“桂楫谪湘渚,三年波上春”开篇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孤寂的境地,桂花舟与湘渚相结合,寓意着诗人的高洁与被贬的无奈。接下来的对比描写“舟寒句溪雪,衣故洛城尘”,则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现实的冷清。
在中间部分,诗人表达了对皇恩的感慨和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尤其是“客道耻摇尾,皇恩宽犯鳞”,揭示了他内心的挣扎与尊严。随后,“花时去国远,月夕上楼频”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尤其是在月夜独自登楼时,情感愈加浓烈。
最后,诗人以“高秋更南去,烟水是通津”结束,既表达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也暗示着人生旅途的继续,诗歌的情感层次丰富,意象鲜明,令读者能够感受到深深的离愁与对友人的关怀。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孤独与坚韧的情感基调。
《宣城赠萧兵曹》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洛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赊酒不辞病”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