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5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50:17
前山极远碧云合,
清夜一声白雪微。
欲寄相思千里月,
溪边残照雨霏霏。
这首诗描绘了远方的山峦与天空交融的景象,夜晚的宁静中传来几声微弱的雪落声。诗人想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那千里之外的明月上,溪边的夕阳映照下,细雨轻轻飘洒,情景交融,令人感怀。
此诗未明显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千里月”可以引申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寄托思念与情感,代表着遥远的心灵联系。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樽前,唐代著名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2年。他以诗、文、词、赋俱佳闻名,尤以五律和七言绝句著称,作品多描写政治、历史、自然与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杜牧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煎熬之时。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情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
《寄远》是一首充满思乡之情的诗作,诗人在宁静的夜晚,远望青山与碧云,心中涌起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首句“前山极远碧云合”描绘了山与天的融合,给人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广阔的思绪。接下来的“清夜一声白雪微”,则通过细腻的声音描写,渲染出夜晚的幽静,仿佛听到了雪花轻轻落下,增添了诗的意境。
在第三句“欲寄相思千里月”中,诗人以月亮作为寄托思念的媒介,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思乡的象征,千里之外的月光仿佛连接了诗人与远方的亲人。最后一句“溪边残照雨霏霏”则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夕阳的余晖与细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与思念中的情感波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得以传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感,借助自然景象强化情感,展现了人对亲情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诗人想把思念寄托在什么上?
“溪边残照雨霏霏”中,雨的状态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