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1 05:3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5:31:01
咏老赠梦得
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这首诗表达了我和你都已年老,我不禁自问老了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夜晚眼睛干涩,早晨懒得梳理头发。有时我拄着拐杖出门,但大部分时间我都关在门里。懒得照新磨的镜子,也不想看小字的书籍。对老朋友的情感依旧深厚,但我们之间的联系却显得疏远。唯有闲聊的兴致还在,见面时依然有剩余的快乐。
无明显典故,但诗中体现了老年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这在唐代的诗歌中是一个常见的主题。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而闻名。他的诗歌多反映民生疾苦,富有哲理性。
这首诗或作于白居易晚年,写于他与友人梦得相识多年后,彼此都已年老,诗中所抒发的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友情的珍惜。
《咏老赠梦得》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白居易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老年生活的种种细节。诗中“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开篇便直白地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同样步入老年,随之而来的不仅是身体的衰老,还有对生活的深刻反思。接下来的几句通过“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展现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乏力与无奈,强调了身体的衰退。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这句则描绘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封闭,生活的局限性让他只能偶尔出门,更多的时候选择闭门不出。接着“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则进一步表现了对外在形象的无所谓,以及视力的下降。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老朋友的感情,尽管“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但白居易依然珍惜这种友情,表明虽然交往减少,但情感依旧深厚。结尾的“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更是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欣慰,尽管生活的诸多方面都已不如从前,但友谊的价值依然存在。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展现了人到老年时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情的珍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老年生活的感慨与对友情的珍惜。白居易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与老友相聚的珍贵。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哪个阶段的思考?
诗中提到“懒照新磨镜”,这句反映了怎样的心态?
诗中提到与故人的情感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