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养拙》

时间: 2025-05-11 00:53:08

诗句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0:53:08

养拙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
今我亦如此,愚蒙不及门。
甘心谢名利,灭迹归丘园。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
逍遥无所为,时窥五千言。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及铁与木的比喻,强调柔韧与坚硬的对比,显示出一种不屈从于世俗的态度。诗人愿意甘心放弃名利,退隐于田园之中,享受宁静生活,专注于琴酒之间。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他忘却外界喧嚣,心灵自由的状态,最终领悟到即使是不才之人,也能寻找到深奥的道理。

注释:

  • 铁柔:指铁虽然坚硬,但也可以有柔韧的一面,比喻一种灵活的处事方式。
  • 木曲:木材虽然是直的,但也可以弯曲,比喻适应环境的能力。
  • 丘园:指乡间的田园,象征隐逸的生活。
  • 缰锁累:比喻束缚自己的事物,如名利的羁绊。
  • 五千言:指《道德经》等经典,象征深奥的道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诗风和关注民生的主题而著称。他的诗作涵盖了政治、社会、感情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世纷扰感到厌倦,渴望归隐田园的时期。随着地位的提升,他对名利的看法逐渐淡薄,选择了更为清净的生活方式。

诗歌鉴赏:

《养拙》是白居易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抒发与追求,体现了他对世俗名利的反思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诗中以“铁柔不为剑,木曲不为辕”开篇,采用了形象的比喻,暗示生活中的柔韧性。在社会的纷扰中,诗人选择放弃名利,隐居于自然之中,体现出一种洗净心灵、回归本真的哲学思考。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一句,生动描绘了诗人身处静谧环境的状态,琴和酒成为他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象征着高雅的情趣与内心的满足。接着,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外界喧嚣的厌倦,选择“逍遥无所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表达了白居易对于人生、名利、心灵自由的深刻思考,突显了其深厚的哲学底蕴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铁柔不为剑:即使铁质坚硬,也可以表现出柔韧性,不是单纯的武器。
  2. 木曲不为辕:木材虽然直,也能弯曲,强调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今我亦如此:诗人将自己与这些比喻结合,表明自己并不拘泥于世俗。
  4. 愚蒙不及门:自谦地说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不如他人。
  5. 甘心谢名利:甘愿放弃名利,选择隐居。
  6. 灭迹归丘园:消灭自己在世俗中的痕迹,回归自然。
  7. 坐卧茅茨中,但对琴与尊: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安静与恬淡。
  8. 身去缰锁累,耳辞朝市喧:摆脱世俗的束缚,远离喧嚣的环境。
  9. 逍遥无所为:享受无所事事的自在。
  10. 时窥五千言:偶尔翻阅经典,思考人生哲理。
  11. 无忧乐性场,寡欲清心源:无忧无虑,心灵宁静,欲望少,才能保持清净。
  12. 始知不才者,可以探道根:意识到即使是平凡之人,也能触及深奥的道理。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铁”和“木”作比,展示了柔韧与适应。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多次提及“无所为”、“无忧”等,强调逍遥自在的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倡导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哲学,强调内心的自由与宁静,体现了白居易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坚韧,代表世俗的压力。
  • :象征灵活,代表适应与变化。
  • 琴与尊:象征高雅情趣,代表隐逸生活的理想。
  • 丘园: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白居易在《养拙》中,选择放弃什么? A. 名利
    B. 朋友
    C. 书籍
    D. 旅行

  2. 诗中提到的“琴与尊”分别代表什么? A. 朋友与酒
    B. 音乐与享乐
    C. 学问与名利
    D. 自然与城市

  3. 诗人对人生的态度是? A. 渴望名利
    B. 超然物外
    C. 追求权力
    D. 忧愁苦闷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表达隐逸生活的乐趣与哲理。
  • 王维《鹿柴》:体现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养拙》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描绘了隐逸的理想生活,白居易更关注内心的平和与哲学思考,而陶渊明则侧重于自然的美好与人际的和谐。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查询

齐天乐 咏白秋海棠,兼忆仙品妹 齐天乐 甲午七月望后,横泖客舍骤雨顿凉, 齐天乐 其三 寄怀柳溪成都 齐天乐·揖舜之垄,临别书赠 齐天乐 题“玉人和月折梅花”画扇 齐天乐 早蝉 齐天乐 湘潭黄君修杞以其先人忠壮公双鱼图诗遗墨徵题,填此以应 齐天乐 咏梅 齐天乐 其四 戊午九月同王咏斋、张子高仿行宋文潞公,丙午同甲会 齐天乐 和彊村老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附凤攀龙 包含阀的词语有哪些 鲠泗 昼耕夜诵 包含昌的词语有哪些 浩浩汤汤 干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长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骨肉之恩 香字旁的字 催命鬼 祝禽疏网 南柯一梦 伏手 方字旁的字 贾虎荀龙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