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2:5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2:58:08
六桥行
作者: 周端臣 〔宋代〕
苏堤路。正密柳烘烟,嫩莎收雨。
野芳竞吐。山如画隐隐云藏山坞。
六桥徙倚。喧处处行春箫鼓。
鸥影外一片湖光,夷犹彩舟来去。
凝想禊饮花前,爱裙幄围香,款留连步。
旧踪未改,还曾记揽结亭边芳树。
愁情几许。更多似一天飞絮。
空自有花畔黄鹂,知人笑语。
在苏堤的道路上,浓密的柳树在烟雾中摇曳,柔嫩的草丛在雨水中收拢。
野花争相开放,山如画般隐隐约约,云雾缭绕着山坞。
六座桥倚靠在岸边,热闹的地方春天的箫声和鼓声此起彼伏。
湖面上鸥鸟的影子,映衬着一片湖光,仿佛彩舟在来回穿梭。
我凝想着在花前饮酒的情景,爱那围绕着香气的裙幄,缓缓留恋步伐。
旧日的踪迹没有改变,仍然记得在结亭边抚弄芳树。
愁情有多少,似乎比一天的飞絮还要多。
空自有花边的黄鹂,听得到人们的欢笑与谈语。
诗中提到的“苏堤”与“春箫鼓”均与古代文人春游、饮酒的习俗相关,表现了春天的生机与人们的欢乐。文人雅士常在春日游玩时吟诗作对,享受自然风光。
周端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于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情感的深刻表达。
此诗作于春天,描绘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闲适生活的情怀。
《六桥行》通过对杭州西湖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青春的眷恋。诗的开头以“苏堤路”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场景,柳树的浓密与草丛的嫩绿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随后“山如画隐隐云藏山坞”的描写,突显了自然的幽静与深远,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诗中“六桥徙倚”一句,表现了桥的存在与人们活动的交融,仿佛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每个角落,呼应了“喧处处行春箫鼓”的热闹景象。湖面鸥影与彩舟的描写,增添了一种动感与活力,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在情感上,诗人通过“凝想禊饮花前”的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尤其是与友人共饮欢笑的情景,反映了人际交往中温暖的情感。结尾处“愁情几许”,则暗示了时光荏苒,青春易逝,虽有欢笑,但仍伴随一些淡淡的忧伤,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春日自然美景的赞美,寄托了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六桥行》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苏堤”位于哪个城市?
“愁情几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