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4 09: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09:38:41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作者:李商隐 〔唐代〕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来时只是空洞的言语,去时却无踪影。月光斜照在楼上,正是五更时分的钟声。梦中因远别而啼哭,却难以唤醒。书信被催促着写成,然而墨迹尚未干浓。蜡烛微微照亮,半掩着金翡翠的装饰,麝香轻轻弥漫,透过绣有芙蓉花的帷幕。刘郎已因蓬山遥远而心生怨恨,更加隔着蓬山,距离已是万重。
李商隐(约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白居易并称。其诗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辞藻华丽著称,常常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冲突。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个人情感经历有关,反映了他在远离爱人或朋友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深情。
李商隐的《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一首情感深邃的七言律诗,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细腻感受。诗的开头“来是空言去绝踪”即点明了离别的痛苦,言辞简练却富有深意,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月光洒落在楼上,五更钟声响起,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交织在一起,仿佛在提醒着诗人对远方的思念。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梦境与书信的催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梦中啼哭的情景,以及墨未干的书信,进一步加深了离愁的氛围。蜡烛的微光映照着金翡翠的华丽,麝香的轻盈气息弥漫,这些细腻的描写使得诗的意境更加优美。
最后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直接表达了对爱人和故土的思念与无奈,蓬山象征着理想和归宿,而“更隔一万重”则强调了那种深不可测的距离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华美的意象中,展现了李商隐对离别、思念和孤独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表现了对离别的无奈、思念的深切,以及时间与距离带来的孤独感。李商隐用形象化的意境与独特的修辞手法,使得这首诗成为表现离愁别绪的经典之作。
“来是空言去绝踪”意指:
A. 说话毫无意义
B. 远方的思念
C. 离别的空虚
D. 以上皆是
诗中提到的“蓬山”象征的是:
A. 美好的未来
B. 难以逾越的距离
C. 归属感
D. 以上皆是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深切的思念?
A. 梦为远别啼难唤
B. 刘郎已恨蓬山远
C. 书被催成墨未浓
D. 以上皆是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