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5:15
留别乾明山主
作者:梅尧臣 〔宋代〕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
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
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
强述殊不高,下笔曾未惬。
岂意烦镌刊,有似虫镂叶。
徒将珉石蠹,柱坏亦已辄。
又不虞後人,讥诮喙嗫嗫。
今我将还朝,方丈一登蹑。
岭竹与岩花,所植皆妥帖。
罗列森翠戈,次第笑朱颊。
乃知化平等,此意异蜂蝶。
世人莫复问,江上鼓轻楫。
在我悲哀的心情中回归,不再与人事相接触。
两次在这里拜访和尚,华丽的殿宇是多么光辉灿烂。
伟大的菩萨邀请我铭刻,我感到羞愧于自己的浅薄。
勉强写下的诗句不算高明,落笔时却从未感到满意。
哪里料想雕刻的烦恼,如同虫子在叶子上镂刻。
徒然将珍贵的石头腐蚀,支柱也已损坏。
又不料后人会讥讽和嘲笑,口中喋喋不休。
如今我将要回朝,方丈一踏而至。
山岭的竹子与岩石的花朵,种植得都很妥帖。
整齐地排列在翠绿的戈壁上,次第展现着红润的面颊。
这才知道化身平等,意趣与蜂蝶有所不同。
世人不再问我,江上轻轻地敲打着鼓声。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希声,号梦窗,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梅尧臣辞别乾明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山水的眷恋,以及对世俗繁华的厌倦。诗中充满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了他对修道和隐居生活的向往。
《留别乾明山主》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展现了作者对世俗与超然生活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自余衔哀归”引入,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孤寂。这种情感贯穿全诗,给读者带来一种淡淡的忧伤。接着,梅尧臣描绘了自己在乾明山的经历,特别是与和尚的接触,展现出他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诗中反复提到的“铭”和“雕刻”,不仅是对自身创作的自谦,也暗示了他对后人评价的忧虑。这种对个人成就的怀疑,反映了诗人对创作的认真态度及对艺术的追求。
在意象方面,竹子与岩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象征着心灵的宁静与清雅。诗的最后几句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世俗的淡泊态度,十分耐人寻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的语言,同时也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士”指的是哪位人物?
诗中“虫镂叶”比喻什么?
本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的作品在自然描写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的作品更多侧重于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而梅尧臣则更强调对世俗的超脱与隐居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