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49
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渡口饮牛归,村垆夕阳里。
黄犊未及群,抱带过寒水。
利心乃如仁,耕领破不止。
当时彼何高,独能讥洗耳。
在渡口,牛群饮水归来,村庄的土埂上夕阳映照。
小黄牛还没有赶上群牛,牵着它的绳索,越过寒冷的水。
有利的心情就像仁爱一样,但耕作的鞭子却没有停下。
当时他们的高处在哪里呢,只有他们能嘲笑洗耳的事。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洗耳恭听”是指恭敬地倾听,形容一种谦卑的态度,诗中提到的“洗耳”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嘲或对比的意味,暗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季友,号白石,宋代诗人。梅尧臣在诗歌创作上崇尚自然,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与农事生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此时农业是主要经济活动,诗人通过描绘渡口饮牛的景象,反映农民的辛勤劳作与生活状态,表达对农村生活的深切关注。
梅尧臣的《颍水费公渡观饮牛人》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牛在渡口饮水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温暖的氛围,夕阳的映照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柔和。这种对自然的细致观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恬静。
接下来的描写中,梅尧臣提到“小黄牛还未及群”,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迟缓,似乎在隐喻农民在生活与时代变化中所面临的困境。尽管如此,诗中又有对“利心乃如仁”的思考,似乎在强调一种人性的仁爱与劳动的价值。
最后两句“当时彼何高,独能讥洗耳”,则引发读者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表达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与反思。整体而言,这首诗简洁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性的关注与社会的批判,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日常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以及对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入反思,揭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与艰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犊未及群”是在表达什么?
“利心乃如仁”中“利心”指的是什么?
诗中“当时彼何高”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