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中原吟》

时间: 2025-07-12 19:58:32

诗句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

仁义既无,四夷来侮。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9:58:32

原文展示: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仁义既无,四夷来侮。

白话文翻译: 中原的军队,以仁义为根本。一旦失去了仁义,四周的异族就会前来欺侮。

注释:

  • 中原:古代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即今天的河南一带,常用来代表中国。
  • 师:军队。
  • 仁义: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指仁爱和正义。
  • 四夷: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泛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多以理学思想为背景,强调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这首诗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如果失去仁义,将会受到周边民族的侵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北宋时期,中原地区面临外族侵扰的背景下创作的。邵雍通过这首诗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以及失去仁义可能带来的后果。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通过对比“仁义”与“四夷来侮”来强调仁义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关键作用。邵雍用“中原之师”作为主体,突出了仁义在军事和政治中的应用。诗中的“既无”二字,表达了失去仁义的严重后果,警示人们不可忽视道德建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蕴深远,体现了邵雍作为理学家的深刻见解和诗人的艺术表达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之师,仁义为主。”:指出中原地区的军队应以仁义为根本,强调了仁义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重要性。
  • “仁义既无,四夷来侮。”:如果失去了仁义,四周的异族就会趁机欺侮,警示失去仁义的严重后果。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仁义”与“四夷来侮”的对比,强化了仁义的重要性。
  • 警示:使用“既无”来表达失去仁义的严重后果,具有强烈的警示作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仁义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失去仁义的后果,警示人们不可忽视道德建设。

意象分析:

  • “中原之师”:象征着国家的军事力量和政治中心。
  • “四夷来侮”:象征着外族的威胁和国家的危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中原”指的是什么地区? A. 长江中下游 B. 黄河中下游 C. 珠江流域 D. 淮河流域

  2. 诗中提到的“仁义”是指什么? A. 仁爱和正义 B. 仁慈和义务 C. 仁心和义务 D. 仁爱和义务

  3. 诗中的“四夷”指的是什么? A. 中原地区的四个方向 B. 周边的少数民族 C. 四个主要的敌人 D. 四个主要的盟友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岳阳楼记》(范仲淹):强调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仁义的重要性。
  • 《正气歌》(文天祥):表达了坚守正义和民族气节的决心。

诗词对比:

  • 《岳阳楼记》与《中原吟》:两者都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但前者更多地从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后者则从国家安全和军事角度出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钱钟书)
  • 《邵雍集》(中华书局)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武陵田太守席送司马卢谿 赠李侍御 洛阳尉刘晏与府掾 宿灞上寄侍御玙弟 青楼曲二首 胡笳曲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西江寄越弟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挽道 六合同风 自善 包含风的成语 轧忽 示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食苗 鼻字旁的字 桑开头的成语 尧年舜日 诗伴 疋字旁的字 煦煦为仁 鸣剑抵掌 云朝雨暮 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