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7 02: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7 02:29:12
柏堂南畔竹如云,此阁何人是主人。
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
在柏树和竹子环绕的南边,竹子如同云朵般繁茂,这座阁楼的主人是谁呢?
只希望您披上鹤氅,安静地在这里呆着,不必再去描绘那些快乐的景象。
“鹤氅”在中国文化中常常与隐士的生活相关,象征着高洁和远离尘世的追求。诗中提到的“乐天真”则与陶渊明的隐逸生活理念相呼应,表达对自然和真实生活的向往。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人推崇。苏轼在政治上经历过多次起伏,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始终卓越。
该诗创作于苏轼被贬期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在经历政治风波后,苏轼寻找心灵的宁静和归属感,这首诗即体现了他内心的寄托。
苏轼的《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 竹阁见忆》是一首充满自然情趣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竹阁景象,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开头“柏堂南畔竹如云”描绘出一种清幽的环境,竹子高耸如云,带给人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这种意象不仅美丽,还有一种哲理的深度,仿佛在提醒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宁静。
接下来的“此阁何人是主人”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但遣先生披鹤氅,不须更画乐天真”更是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诗人希望友人能放下世俗的烦恼,安静地享受生活中的真实与快乐。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深邃的哲理,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高尚的情操,同时也展示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真实快乐的追求。诗人希望在喧嚣的世俗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诗中描绘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鹤氅”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希望友人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