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0 11:1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0 11:10:01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
作者:晏殊 〔宋代〕
前日登高泛玉户,
击铜赓唱胶析辞。
如何偶作销魂别,
又复重吟把菊诗。
上苑盍簪延景刻,
北都投辖盛官仪。
烦君见想欢言者,
可奈衡门绝贡綦。
前几天我在玉户登高游玩,
击打铜器,吟唱古曲。
为何偶然间感到如此离别的忧伤,
又忍不住重吟那首咏菊的诗。
在上苑中,何不插上花簪,以延续美好的时光,
在北都也能享受盛大的官仪。
希望你能看到我这份思念,
可惜在这遥远的地方,难以寄送礼物。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号小山,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诗人,官至宰相。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重阳节是登高的传统节日,也是亲友相聚的时刻,诗人在此时写下对友人的寄托,反映出当时人际交往的温情。
《九日北郡登高见寄》是一首饱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登高的场景与友人相思的情感,将个人的游览体验与对友人的思念巧妙结合。开篇提到“前日登高泛玉户”,不仅描绘了诗人身处的高雅环境,也暗示了他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击铜赓唱胶析辞”,则展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古曲的吟唱更增添了诗歌的文雅气息。
而“如何偶作销魂别”,则直接点出离别的忧伤,诗人在欢愉的氛围中却感受到一丝惆怅,情感的反差使得作品更具深度。重吟菊诗的举动,既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是对友人情谊的再一次确认。
结尾部分“烦君见想欢言者”,更是将思念之情通过诗歌传递给友人,希望对方能够感受到他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晏殊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优美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登高”是在何种节日进行的?
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是通过哪首诗表达的?
“可奈衡门绝贡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