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4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42:53
微之重夸州居其落句有西州罗刹之谑因嘲兹石聊以寄怀
君问西州城下事,醉中叠纸为君书。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
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
谁知太守心相似,抵滞坚顽两有馀。
你问我在西州城下发生了什么事,我在醉酒中为你写下这几行字。 那块空心的石头上刻着罗刹的名号,压着潮头就如同敌人的子胥。 神鬼的鞭子仍然没有动弹,波涛虽然猛烈冲击又能如何呢? 谁能想到太守的心情与我相似,都是顽固不化,滞留于此。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闻名于世。他的诗歌风格多变,既有豪放壮丽之作,也有细腻柔和之诗。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担任地方官时,他以平易近人的风格描绘了地方治理中的困扰,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思考与感受。诗中的场景和情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局和社会现象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西州城下所发生事情的思考。开篇以“君问西州城下事”引入,显示了诗人与朋友间的亲密关系。接下来的描写通过醉酒中叠纸的场景,突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考。
“嵌空石面标罗刹,压捺潮头敌子胥”通过寓意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中恶劣现象的无奈与抗争。罗刹的象征意义与子胥的历史典故结合,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借用与反思。
后半部分的“神鬼曾鞭犹不动,波涛虽打欲何如”,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命运与自然力量的感慨,尽管外在环境不断冲击,但内心的坚韧与不屈却是诗人所要传达的主旨。最后一句“抵滞坚顽两有馀”则是诗人自我反省的体现,显示出他对自身处境的深刻理解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西州城下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感受。诗人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无奈与挣扎,也传达了对同道中人的情感共鸣,强调了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罗刹”指的是什么?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传达对太守心境的共鸣?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答案:
白居易与杜甫的诗歌常常在社会关怀上有所交集,白居易的诗歌更倾向于直接表达个人情感,而杜甫则更多通过叙述历史与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但共同点在于对民生的关注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