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6:18
《箜篌谣》
(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这首诗表达了对交友选择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不要轻易攀附权贵(如龙)或追随强势人物(如虎),真正的友谊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以严陵和光武为例,他们的友谊超越了身份的差异。周公被称为“大圣”,而管仲和蔡邕能够和睦相处。诗中用“一斗粟”的汉谣表明财富并不能决定交情,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似乎不如路人来得稳妥。尽管外界山海重重,但心中安定才是最重要的。对朋友的轻言承诺,可能在面对九疑峰时显得无力。最后,开花的桃李总是早早凋落,不如松树长青。管仲和鲍叔的友谊早已成为历史,今人又能继承他们的精神吗?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著称。李白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抒发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白的个人经历有关,他一生中交往过许多权贵和文人,同时也经历了许多变故,因而对交友的哲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箜篌谣》是一首反映了李白对友情、交往和个人价值观的深刻思考的诗。全诗通过对比、典故和个人感悟,展现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独到见解。诗中提到的“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揭示了对权势的淡漠和对真挚友情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同时,诗中提到的严陵与光武、周公与管蔡,都是历史上友谊的典范,李白借此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反映出他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深沉而又清晰,反映了李白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最后的“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体现了对真友情的渴望与追求。在李白的笔下,友情不仅是地位的联系,更是一种内心的精神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际关系的深层意义,强调了真诚友谊的重要性以及对于金钱和权力的淡然态度,展现了李白追求真理与真情的精神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攀天莫登龙”意思是:
A. 不要轻易攀附权贵
B. 应该追求权力
C. 交朋友要看地位
D. 攀登山峰要小心
“桃李不如松”主要表达的是:
A. 桃李花开早
B. 友情的短暂与持久
C. 自然界的美丽
D. 松树的坚韧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意在:
A. 感慨历史的短暂
B. 追问当今的友谊
C. 表达对古人的怀念
D. 强调财富的无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和资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李白及其作品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