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3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37:32
原文展示:
送安思正之蜀 蔡襄 〔宋代〕
贱者易屈志,少年多直情。 子独修节行,爱护如目精。 辛勤走铨省,历岁才点名。 舍居在穷巷,门户面西城。 妻孥愁屡空,独尔心无营。 驱骡从僮仆,间或造予庭。 是时杨叔武,相值极驩诚。 妙言发潜稸,远意倍幽萌。 羞谀刺俗子,指急条边兵。 过从岂云厌,时节忽峥嵘。 叔武守岳阳,别去方行行。 子今复之蜀,蜀道天险并。 橐中无一钱,剑外几百程。 春风卷地来,凡草犹奋荣。 如何使之人,憔悴气与形。 内富在乎我,外穷系於生。 此事久已判,努力敦诚明。 吾友黄君度,实乃浮其声。 子往从之游,切磨固相成。
白话文翻译:
卑贱的人容易屈服于志向,年轻人多直率情感。 你独自修养节操,爱护如同眼睛般精细。 辛勤奔波于官府,多年才得以点名。 居住在偏僻的巷子里,家门面向西城。 妻儿常常忧愁贫困,唯独你心中无所求。 骑着骡子带着仆人,偶尔来到我的庭院。 那时与杨叔武相遇,极为欢愉真诚。 精妙的言论启发深藏的思想,远大的意图倍增幽深。 羞于奉承庸俗之人,急切地指出边疆的士兵。 交往岂会厌倦,时光忽然变得严峻。 叔武守卫岳阳,离别后才开始行走。 你如今又要去蜀地,蜀道天险重重。 囊中空无一文钱,剑外路途遥远。 春风席卷大地,平凡的草木依然奋发荣光。 为何使你这般憔悴,气质与形貌都受损。 内在的富足在于我,外在的贫困系于生活。 这些事早已明了,努力敦促真诚与明智。 我的朋友黄君度,实际上名声浮夸。 你去与他交往,切磋琢磨相互成就。
注释:
贱者易屈志:卑贱的人容易屈服于志向。 直情:直率的感情。 修节行:修养节操。 爱护如目精:爱护如同眼睛般精细。 铨省:官府。 舍居:居住。 穷巷:偏僻的巷子。 妻孥:妻儿。 心无营:心中无所求。 驱骡从僮仆:骑着骡子带着仆人。 相值极驩诚:相遇极为欢愉真诚。 妙言发潜稸:精妙的言论启发深藏的思想。 远意倍幽萌:远大的意图倍增幽深。 羞谀刺俗子:羞于奉承庸俗之人。 指急条边兵:急切地指出边疆的士兵。 时节忽峥嵘:时光忽然变得严峻。 叔武守岳阳:叔武守卫岳阳。 蜀道天险并:蜀道天险重重。 橐中无一钱:囊中空无一文钱。 剑外几百程:剑外路途遥远。 春风卷地来:春风席卷大地。 凡草犹奋荣:平凡的草木依然奋发荣光。 憔悴气与形:憔悴,气质与形貌都受损。 内富在乎我:内在的富足在于我。 外穷系於生:外在的贫困系于生活。 此事久已判:这些事早已明了。 努力敦诚明:努力敦促真诚与明智。 黄君度:人名,诗人的朋友。 切磨固相成:切磋琢磨相互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福建泉州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是蔡襄为友人安思正送行而作,表达了对友人节操的赞赏和对离别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士人多有远行求仕或避乱的情况。安思正可能是因某种原因前往蜀地,蔡襄在送别时写下此诗,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敬佩和祝福,也抒发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安思正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坚守节操、不畏艰难的士人形象。诗中“子独修节行,爱护如目精”一句,凸显了安思正的高尚品质和对节操的珍视。同时,诗人通过对蜀道天险的描绘,暗示了安思正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祝福。诗的结尾,诗人鼓励安思正与黄君度交往,希望他们能相互切磋,共同进步,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期望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友人安思正的敬佩和祝福,以及对离别的感慨。诗人通过对安思正的描述,展现了一个坚守节操、不畏艰难的士人形象,同时通过对蜀道天险的描绘,暗示了安思正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祝福。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比较与延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