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7:5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7:59:02
楚僧话寂灭,俗虑比虚空。
赖有残灯喻,相传昏暗中。
楚地的僧人谈论的是寂灭的境界,世俗的忧虑就像虚空一般。
幸好还有微弱的灯光作为寓意,能够在这昏暗的环境中相传。
“寂灭”是佛教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一种超脱的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越。而“残灯”意指即使在黑暗中,也有微弱的光明存在,暗喻在困境中要保持希望与信念。
作者介绍:戴叔伦,唐代诗人,生平多在长安,深受当时文学氛围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之际,作者可能在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世俗的烦恼,借用佛教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的哲学思考。
《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 其四》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面上描绘了一个僧人谈论寂灭的场景,实际上在探讨人们在面对世俗烦恼时如何寻找内心的平静。第一句“楚僧话寂灭”通过描绘僧人的谈论,设定了诗的基调,表达了一种超然的思想状态。接下来,“俗虑比虚空”句子则直接指出了世俗的忧虑是多么的无意义,仿佛在无形的虚空中漂浮,无处依靠。
而“赖有残灯喻”则转折了前面的沉重感,微弱的灯光象征着希望和启示,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一丝光明指引人们前行。最后一句“相传昏暗中”则强调了这种希望在纷杂的世俗生活中传递的重要性,仿佛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困境中也应保持一颗向上的心。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哲理,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人文关怀,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考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超越世俗的烦恼,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光明,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诗词测试:
“楚僧话寂灭”中的“寂灭”指的是什么?
A. 生死
B. 超脱的境界
C. 俗世的烦恼
“俗虑比虚空”中,诗人想表达什么?
A. 世俗的烦恼是无形无象的
B. 世俗的烦恼是重要的
C. 虚空是有意义的
“赖有残灯喻”中的“残灯”象征什么?
A. 绝望
B. 希望
C. 黑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又酬晓灯离暗室五首 其四》的深刻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