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08
《去妇怨》
作者:戴叔伦 〔唐代〕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
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
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
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
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
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即将离别的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她走出门去却不敢哭泣,悲风凄切,阳光也显得暗淡。心里明白与爱人之间的恩情已经断绝,谁又能忍心清清楚楚地说再见呢?下坡时车轮辗轧,生怕在路上遇见乡里的人。她空握床前的帷幕,却只能将思念寄托于家中的人。忽然间告别了王吉(可能是她的朋友或亲人),是因为秋天的胡(可能指她的爱人)已死去。如果与今日的情境相比,心中的怨恨是多么地不同。
戴叔伦(约公元740年-约公元794年),字景仁,号逸少,唐代诗人,生于江南,后在长安任职。戴叔伦的诗歌以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离别、思念和自然景色。
《去妇怨》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中表现了离别的苦楚和对过往的怀念,反映了当时人们在动荡中对亲情和爱情的渴望与无奈。
《去妇怨》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展现了作者对离别无奈的深刻感受。诗的开头便以“出户不敢啼”引入,直接传达出主人公的悲伤和不安。风的悲鸣和凄凉的阳光,似乎在映衬她内心的苦楚。在面对即将离去的现实时,她心中明白与爱人之间的情感已经结束,但却又不忍心面对分离的真相。
接下来的“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更是表露出她对故乡亲人的避忌,离别的痛苦让她对周遭的一切都感到敏感和害怕。她握着床前的帷幕,象征着过去的温暖与依恋,而“却寄家中人”则将思念的情感寄托于远方的亲人,表达了她心中的孤独。
最后几句提到的“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则暗示了她离开的原因与心中的悲痛,深刻地反映出爱情的脆弱与无常。“烦冤不相似”一句,则让整个离别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过去的快乐与现在的痛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苦楚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人类情感的脆弱与对亲情、爱情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将离别的无奈与心中的怨恨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出户不敢啼”反映了主人公的什么心理?
A. 高兴
B. 无奈
C. 愤怒
D. 期待
“心知恩义绝”中“恩义”指的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责任
诗的最后一句“烦冤不相似”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释然
C. 怀念
D. 无奈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去妇怨》更加专注于离别的情感,李白的诗则是通过对月的描写引发思乡情绪。两者都展现了唐人的细腻情感,但角度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