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崔拾遗峒江淮》

时间: 2025-07-28 20:54:21

诗句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4:21

送崔拾遗峒江淮

作者: 戴叔伦 〔唐代〕

原文展示:

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
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
雁来云杳杳,木落浦萧萧。
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崔拾遗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九门之地思念着谏议的事情,千里之外有采风的歌谣。关外的秋月映照着远方,天涯的潮水在傍晚时分涌来。大雁南归,云层深邃,树木凋零,河边显得萧条。空自怨恨他乡的离别,归舟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寂寥。

注释:

字词注释:

  • 九门:指的是长安的九个城门,这里象征着政治中心。
  • 思谏议:思念当年对国事的谏议之言。
  •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 秋月:秋天的明月,象征孤独和思乡。
  • 天涯:形容远离故乡的地方。
  • :指候鸟,象征离别和归乡。
  • :河边,水边。
  • :寂寥,形容孤独和冷清。

典故解析:

  • 关外:指长安以外的地方,常用来指代边塞或远离故乡的地域。
  • 雁来:雁是迁徙的象征,诗中用雁来表达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和人情,风格平易亲切,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崔拾遗时写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离别的感慨。唐代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诗人常常借助送别之际来抒发内心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真挚而细腻。开头两句“九门思谏议,万里采风谣”通过对长安城和远方风光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前途的憧憬。接下来的“关外逢秋月,天涯过晚潮”则用自然景象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秋月的清辉映照着关外,传达出一种透彻的宁静与哀伤,而晚潮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后两句“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不仅怨恨离别,更感到在异乡的孤独。回舟的寂寥更显得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九门思谏议:表达了对国家事务的关注和思考。
  2. 万里采风谣:远道而来的歌谣,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3. 关外逢秋月:秋月象征孤独的心境。
  4. 天涯过晚潮:描绘了时间流逝和离别的情景。
  5. 雁来云杳杳:雁的归来与云层的迷茫对比,表现离别之苦。
  6. 木落浦萧萧:树叶凋落,给人一种时光荏苒的感受。
  7. 空怨他乡别:内心的怨恨与无奈。
  8. 回舟暮寂寥:归舟的寂寥感,进一步强化了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空怨他乡别,回舟暮寂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自然景象来隐喻内心的情感,如“秋月”象征孤独。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送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离别的无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月:象征孤独与思乡。
  • 晚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离别的无奈。
  • :象征离别与归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九门”指代的是: A. 长安的城门
    B. 京城的门口
    C. 诗人的家乡
    D. 遥远的地方

  2. “空怨他乡别”中的“空”意味着: A. 觉得无聊
    B. 感到孤单
    C. 对离别的无奈与惋惜
    D. 对他乡的向往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送友人》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戴叔伦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地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壮志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闻雁 饮兴隆寺分韵 忆马百愚 病中送人入陕 中秋同何大复望月 长安宫女行 南山有虎北山有鸟行寄对山康先生 玄明宫行 探莲曲 弄玉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封疆大吏 虎字头的字 龙结尾的成语 鱼字旁的字 一身百为 三撇旁的字 赐茅授土 青鸟殷勤 非字旁的字 鸿业远图 敛手束脚 先字旁的字 野墅 摇结尾的成语 金犊 销閒 海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