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7:0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7:00:33
作者:鲍照 〔南北朝〕
原文展示:
皎如川上鹄,赫似握中丹。宿心谁不欺,明白古所难。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淹留徒攀桂,延伫空结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情感。开头的“皎如川上鹄”比喻友人如同清流上的白鹤般皎洁,接着形容友人如同中握的丹砂般鲜红。诗人感叹有谁能不被内心的情感所欺骗,同时又认为明了事理是古往今来都难以做到的。诗人倚靠着窗棂观看明亮的露水,借着洒酒来驱散心中的忧愁。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平生志向的永远怀念,光阴流逝让人不忍心回头,徒然留恋那桂花,空留兰草的结局。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桂”和“兰”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高洁的品格。桂花与兰草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友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古诗,尤其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人生、友情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鲍照与马子乔分别之际,表达了对老友的深情厚谊,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与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开头的比喻“皎如川上鹄”不仅传达了友人的清白与高远,也暗示了诗人对这种品质的向往。接着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化了友人的鲜活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冲突,体现出人心的复杂与无奈。在“凭楹观皓露,洒酒荡忧颜”中,诗人通过意象的转换,将对友谊的思念与内心的忧愁相结合,展示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情的情感流露。最后两句的“永念平生意,穷光不忍还”则将情感升华,诗人不仅在追忆故友,更是在反思自己的生活与价值,表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留恋。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怀念与感伤为主线,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时间流逝的无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生活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宿心谁不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怀念
B. 对朋友的信任
C. 对内心真实情感的怀疑
D. 对生活的满足
诗中“皎如川上鹄”意在比喻什么?
A. 友人的美丽
B. 友人的高洁品格
C. 诗人的忧伤
D. 生活的无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鲍照的《赠故人马子乔诗》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但鲍照更多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李白则集中于对亲情的渴望与月夜的宁静,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