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9:08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馀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年轻的骑士们在幽并之地驰骋,热爱追逐玩乐。
他们佩戴着毡带,背上挂着双鞬,手中握着象弓,身穿雕刻的皮服。
此时,草短兽肥,飞驰的马踏过平坦的土地。
早上游玩在雁门山,晚上又回到楼烦宿营。
石梁依然有余力,惊起的鸟儿无法成群飞翔。
汉人和胡人尚未和谈,边城屡次被攻陷。
请留给我一根白羽毛,我将用它来分割虎竹。
鲍照(约410年-466年),字明远,南朝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号称“鲍生”。他的诗歌以豪放、清丽见称,常表现出英勇与豪情,尤其擅长描绘边塞生活和战斗场景。
《拟古诗八首》是在南北朝时期,国家动荡,边疆战事频繁的背景下创作的。这首诗表达了年轻骑士们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战争的思考。
这首诗描绘了南北朝时期边塞骑士的生活,展现出年轻人的勇敢与奔放。开篇的“幽并重骑射”便设定了场景,营造出一种战斗的气氛。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骑士们的装备、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诗人在描写他们游玩的同时,暗含了对边疆战斗的忧虑,尤其是“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两句,直接表明了边疆的动荡。最后的“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则表现了诗人希望以一根羽毛来分割竹子的愿望,暗示了对战斗的渴望与对未来的希望。整首诗在豪情与忧虑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示了鲍照深厚的艺术造诣。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骑士的壮阔画面,表达了对边疆战斗的忧虑与对年轻人勇敢追逐理想的赞美,形成了一种豪情与忧虑交织的情感基调。
诗中“幽并”指的是哪个地区?
诗中提到的“汉虏”是指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鲍照的《拟古诗八首 其三》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未来的渴望,但鲍照更多地关注边疆的战斗生活,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豪情与饮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