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汴河直进船》

时间: 2025-04-26 03:35:54

诗句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5:54

原文展示:

汴水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脂膏是此河。

白话文翻译:

这条汴水流向淮河,最为便利,
但也因此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祸害。
东南地区有四十三个州,
都在这里取走了养分和资源。

注释:

  • 汴水: 指汴河,古时的水道,连接淮河,为重要航运通道。
  • : 淮河,是中国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 生人为害: 指人们因贪婪而对河流及其周边环境造成的破坏。
  • 四十三州: 指东南地区的省份,表明该地区经济繁荣与资源掠夺的关系。
  • 脂膏: 比喻资源、财富等。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李敬方,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作品多具批判性。
  •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当时社会经济繁荣,水路交通便利的背景下,诗人对河流的双重性进行了反思,表现了对人类贪婪和环境破坏的忧虑。

诗歌鉴赏:

李敬方在《汴河直进船》中,通过对汴河的描绘,展现了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深刻思考。诗歌开头“汴水通淮利最多”,直接点出汴河作为重要水道的功能,表现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和经济利益。然而,紧接着的“生人为害亦相和”,则转向了对人类行为的批判,揭示了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对自然的掠夺与伤害。接下来的“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一方面强调了汴河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这种掠夺的无止境,给人以沉重的警醒。

整首诗结构紧凑,情感深邃,李敬方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复杂的社会问题,值得读者深思。对比唐代其他诗人,李敬方的风格更注重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和思考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汴水通淮利最多: 指汴水的流向和对经济的贡献。
    • 生人为害亦相和: 暗示人们对自然的破坏与自私行为。
    • 东南四十三州地: 强调该地区的广阔与繁荣。
    • 取尽脂膏是此河: 表达了人们对资源的掠夺。
  • 修辞手法:

    • 比喻: “脂膏”用来形容资源的丰富。
    • 对仗: “利最多”与“为害亦相和”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汴河的经济价值,反思人类的贪婪与自然的关系,警示人们珍惜和保护环境。

意象分析:

  • 汴水: 象征着繁荣与便利,亦是人类贪婪的对象。
  • 脂膏: 代表着财富与资源,反映了人类的贪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汴水流向哪个河流?

    • A. 黄河
    • B. 淮河
    • C. 长江
  2. “生人为害”中的“生人”指的是?

    • A. 动物
    • B. 人类
    • C. 自然
  3. 四十三州地是指哪个地区?

    • A. 西北
    • B. 东南
    • C. 北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与李敬方的《汴河直进船》,两者都反映了唐代的繁荣,但李白更多表现个人情感,而李敬方则关注社会与环境问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李敬方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乐轩 酪羹 苦雨 哭尚颖 哭马承之 哭刘仲邍 哭公素 客思 康定中予过洛桥墩南得诗两句於今三十二年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驴唇不对马嘴 深图远算 刖罪 包含谤的成语 顾而言他 鳥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防意如城 终虚所望 提土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得饶人处且饶人 水中著盐 禾谷 齊字旁的字 快便 包含褒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