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21: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21:09
南亩先曾集素霙,缤纷又拂岁峥嵘。
得无留滞青春色,况复蔽亏红日明。
司历不能分昼刻,勾芒何处待时行。
岂如直近农耕候,万耳听来甘雨声。
在南方的田野上,早已飘落了白色的雪花,纷纷扬扬,给这峥嵘的岁月增添了几分宁静。难道这雪花会留住青春的色彩?更何况,它还遮蔽了明亮的红日。历法无法分辨昼夜的更替,而勾芒(指春天的象征)的到来又在何处等待时机呢?比起眼前的农耕时节,耳边传来的却是甘甜的雨声。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提到的“司历”与中国古代的历法制度有关,古人将节气与农事紧密结合,反映了对自然节律的尊重与依赖。
白子仪,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以自然景物和农事为题材,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立春之后,恰逢降雪,体现了作者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农事的关心,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农耕的重视。
这首诗以雪为引子,借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首句描绘出南方田野上雪花纷飞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青春和光明的渴望,雪虽然美丽,但却遮蔽了阳光,暗示着时光的无情流逝。中间几句则转向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历法的不可捉摸与春天的等待,显示出时间的流逝与农事的紧迫感。最后,诗人以“万耳听来甘雨声”作结,表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恩赐的感激。整首诗通过对雪的描写,折射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立春后雪的景象,反映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丰收的渴望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中“南亩”指的是哪里?
诗中提到的“甘雨声”象征什么?
诗人通过雪的描写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