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5:2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27:37
为南郡王侍皇太子释奠宴诗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义重师匡。业贵虚受。
襄野顺风。西河杜帚。
表迹亏光。降情回首。
道御百灵。神行万有。
尊学尚矣。继列传徽。
旗章或舛。兹道莫违。
自堂及室。异轸同归。
洋洋圣范。楚楚儒衣。
这首诗表达了对师长和学业的重视,强调知识的价值在于谦虚受教。描绘了顺风而行的畅快和西河的清洁,反映出表面的光辉和内心的追求。诗中提到道德和灵性的追求,尊重学问,承载着历史的传承。即使旗帜和章法有所偏差,但应遵循道义。无论是堂屋还是室内,大家都应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展现出一种宽广的圣洁范式和儒雅的风范。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仁,南朝宋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以其诗文华美、情感真挚闻名,是当时重要的文人之一。他在南北朝时期的诗歌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在五言诗、乐府诗方面成就显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南朝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的时代。诗中通过对宴会的描写,表达了对教育、德行的重视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沈约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诗中所提到的“义重师匡”和“业贵虚受”,不仅表达了对师长的尊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崇尚。沈约在字句之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人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
诗中“襄野顺风”一词,形象地描绘了顺利通达的情景,体现出诗人对美好前景的向往。而“表迹亏光”则让人反思,表面的光辉并不代表一切,内心的真实和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在最后几句中,沈约强调了道德、学问的传承,体现出他对文化的深厚理解和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师德、道德修养的强调,表现出沈约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也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教育、道德等深刻的思考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强调的学习态度是什么?
“襄野顺风”中的“顺风”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道”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诗人在面对人生和理想时,所表达的情感和思考的深度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