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赠实老》

时间: 2025-05-07 19:34:59

诗句

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

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

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34:59

原文展示

赠实老
作者: 徐照 〔宋代〕

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
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
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

白话文翻译

夏天的阳光已经把我的头发晒得半白,但我仍不愿意停留在这静谧的招提之地。
打水时看到篱笆旁的花朵已经凋零,挂在衣服上的鸟儿在鸣叫。
在林间我曾与你有约,如今世事却让人感到迷茫。
我只好拿出《南华经》,顺着人们的讨论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注释

  • 招提:佛教术语,指寺庙或静谧的地方。
  • 汲井:打水,指从井中提水。
  • 巢鸟:指在树上或屋檐下筑巢的鸟。
  • 南华卷:指《南华经》,是道家经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人生哲理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夏日的午后,诗人感受到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迷茫,借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赠实老》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诗中,徐照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象,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用“半白”暗示诗人年岁已高,内心却仍然不愿停留在安静的地方,这里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接着“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自然的景物与生活的琐碎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的后半部分,“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在纷繁复杂的世事面前显得渺小而无力。最后一句“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则回归到道家思想,试图通过经典的智慧来解读和理解纷繁的世界,体现出一种哲学思考的深度。

整首诗以优雅的语言,细腻的感情,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夏高头半白,不肯住招提:诗人以夏季的高温和自己半白的头发,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安静生活的不舍。
  2. 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种无奈和凋零之感。
  3. 林间曾有约,世上尽如迷:回忆曾经的约定,却觉得如今的世事复杂而迷茫。
  4. 却把南华卷,从人论物齐:借用道家经典,寻求对世事的理解,表达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汲井篱花落,挂衣巢鸟啼”,形成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人生的迷茫比作自然的凋零,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感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哲理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夏季:象征着生命的旺盛与流逝。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无情。
  • 花落: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光的流逝。
  • 鸟啼:象征着自然的生命力与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夏高头半白”中“半白”指什么? A. 年龄的增长
    B. 头发的颜色
    C. 天空的颜色
    D. 夏天的阳光

  2. 诗中提到的“南华卷”指的是哪部经典?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南华经》
    D. 《诗经》

答案

  1. A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徐照的《赠实老》更为沉静,强调对生活哲学的思考,而李白则更注重豪放与畅快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

相关查询

西江月 绝妙好词乃周草窗所集也 台城路 高阳台 祝英台近(题陆壶天水墨兰石) 踏莎行·水落槎枯 江神子(孙虚斋作四云庵俾余赋之两云之间) 浣溪沙 忆旧游 一枝春(为陆浩斋赋梅南) 壶中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薪桂米金 离曲 方闻之士 超绝非凡 耆彦 单耳刀的字 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艳结尾的成语 忠仆 吾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亠字旁的字 赤心报国 又字旁的字 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谗的成语 锢漏 垂堂之戒 道路藉藉 欠字旁的字 竖心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