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5:35
霜月夜裴回,楼中羌笛催。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
在霜降的月夜中,悠然回旋,楼阁中传来羌笛的催促声。
晨风虽轻,却无法吹散,江边飘落的残梅花瓣。
羌笛在古诗中常用来表达思乡情感,诗中提到的“江上落残梅”则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消逝,梅花在古代文人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结合整体,诗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贯休,字子俊,号东冈,唐代诗人,生于766年,卒于830年。他以诗词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兵荒马乱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和梅花,抒发了对宁静生活和美好时光的向往。
《月夕》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贯休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冷而诗意的月夜场景。首句“霜月夜裴回”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更引导读者感受到夜的静谧与深邃。月光在霜气和寒冷中显得格外清亮,使人更容易沉浸于思考和回忆之中。
接下来的“楼中羌笛催”则通过音乐的引入,使得情感愈加浓烈。羌笛的音色在夜空中回荡,似在催促着诗人思念的情绪,增添了整首诗的情感层次。在这清冷的夜晚,羌笛的声音仿佛化作了诗人内心的呼喊,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和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晓风吹不尽,江上落残梅”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晨风虽然轻柔,却无法拂散心中的惆怅,更无法阻止梅花的凋零。残梅的意象不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给人以深刻的哲思。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了一种孤寂而优美的氛围,透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绪,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整首诗揭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美好事物的易逝,表达了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同时也显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诗中的“霜月”象征什么?
“晓风吹不尽”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