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37
寄中条道者
——贯休 〔唐代〕
柏梯杉影里,头白药山孙。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
虎须悬瀑滴,禅衲带苔痕。
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
在柏树和杉树的影子下,有一条通往药山的梯子。
我白发苍苍,像药山的孙子。
古今的事无法管得了,争论对错又有什么意义呢?
水从悬崖上流下来,像老虎的须子一样滴落,
禅僧的衣袍上带着青苔的痕迹。
我常常遗憾自己年老体衰,却没有机会与人交谈。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883年),唐代诗人,著名的僧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具有浓厚的禅宗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其内心的孤独与思考,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寄中条道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贯休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诗的开头以“柏梯杉影里”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图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以“头白药山孙”表达了诗人的老态与无奈,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无情。
“今古管不得,是非争肯论”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无奈与冷漠,强调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即使是争论对错,也难以改变过去的事实,这种哲学思考让人深思。
后两句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瀑布的形态与禅僧的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与人生的苦。诗的最后一句“常恨龙钟也,无因接话言”,更是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诗人因年老而无法与人深入交谈,这种情感的传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深切的遗憾与无奈。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生哲理之间自如转换,展现了贯休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敏锐的观察力,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引发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人生的无常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唤起读者对生命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淡然的处世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今古管不得”的意思是?
诗中“虎须悬瀑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解读:
两首诗在主题上与贯休的作品有共鸣,都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贯休更显沉静与思索,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美好,李白则热烈奔放。
推荐书目:
通过这样的分析与学习,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寄中条道者》这首诗的内涵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