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07:15: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7:15:49
送郑使君
作者:贯休 〔唐代〕
刺婺廉闽动帝台,唯将清净作梯媒。
绿沈枪卓妖星落,白玉壶澄苦雾开。
仁爱久悬溪上月,恩光又发岭头梅。
天资刘邵龚黄笔,神助韩彭卫霍才。
古驿剑江分掩映,画旗花舫下喧豗。
凤麟帟幕芙蓉坼,洞壑清威霹雳来。
礼乐封疆添礼乐,尘埃时节勿尘埃。
荔支花下驱千骑,薝卜林中礼万回。
视事蛮奴磨玉砚,邀宾海月射金杯。
讴歌合合千门乐,鼙角雄雄一阁雷。
君父恩深头早白,子孙荣袭日难陪。
东阳缁素如何好,空向生祠祝上台。
这首诗描绘了郑使君的离别场景,表达了对他的祝福与期望。诗中提到:刺破了的山水动摇了帝王的台座,只有清净的心灵才能成为登高的梯子。绿意沉浸,妖星坠落;白玉的壶中,苦雾渐渐消散。仁爱之情长久如溪水上的明月,恩泽如梅花在山岭上绽放。诗人赞美了郑使君的才华,认为他有如刘邵、龚黄等文人笔力的天赋,得到了韩彭、卫霍等人的神助。古老的驿道与剑江的景致交相辉映,画舫下的喧闹声响起。凤麟的帷幕,芙蓉盛开,洞壑间的清风如雷霆般来临。礼乐之声在边疆增添,尘埃中的时节也无需遮掩。荔枝花下驱赶千骑,薝卜林中礼仪万回。看待事务的蛮奴磨着玉砚,海上的月光下邀请宾客举杯欢庆。歌声汇聚成千门的乐曲,鼓声如雷在阁楼上回响。君父的恩情深重,头发早已白,子孙的荣华日渐难陪伴。东阳的衣物如何美好,空余向生祠祝愿他能再登高台。
作者介绍
贯休(830年-912年),字休之,号元明,唐朝诗人,曾为官于蜀地。他的诗风清新,常以写景抒怀为主,深受后人推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郑使君即将离任之际,表达了对他的敬意与祝福。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这首《送郑使君》是一首典雅而富有哲理的送别诗,贯休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郑使君的深情祝福。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事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例如,诗人将清净的心灵比作登高的梯子,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表现了对郑使君品德的赞美。
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诗中多次提及的“仁爱”、“恩泽”等词汇,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更传达了一种人际关系的深厚与温暖。
整体而言,这首诗既是一首送别诗,又是一首颂德诗,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和对未来的希望。贯休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优美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充满温情的送别场景,让读者在欣赏之余,感受到那种人情的温暖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郑使君的敬重与祝福,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深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清净”是指什么?
贯休在诗中如何描述郑使君的才华?
诗中提到的“荔支花下”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