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12 16:06:18

诗句

万境忘机是道华,碧芙蓉里日空斜。

幽深有径通仙窟,寂寞无人落异花。

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誇。

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与柏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6:06:18

原文展示:

万境忘机是道华,
碧芙蓉里日空斜。
幽深有径通仙窟,
寂寞无人落异花。
掣电浮云真好喻,
如龙似凤不须誇。
君看江上英雄冢,
只有松根与柏槎。

白话文翻译:

在万物境界中忘却了心机,这就是道的美妙;
阳光斜照在碧绿的芙蓉花中,显得格外清幽。
深邃的地方有小径通向仙人的洞府,
寂静之处无人打扰,偶尔有异花飘落。
雷电与浮云的变化真是美好的比喻,
像龙似凤的身姿根本无需夸耀。
你看江边那些英雄的墓冢,
只有松根和柏树的木桩在守护。

注释:

  • 万境:指所有的境界,强调无所不包的状态。
  • 道华:道的美妙。
  • 碧芙蓉:指美丽的荷花。
  • 日空斜:阳光斜射,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幽深有径:幽静深远的地方有小路。
  • 仙窟:神仙的居所。
  • 寂寞无人:形容环境的宁静,没有人打扰。
  • 异花:不同寻常的花。
  • 掣电浮云:形容电闪雷鸣和浮动的云彩,亦可比喻变化莫测。
  • 如龙似凤:形容高贵的姿态。
  • 英雄冢:指英雄的墓地。
  • 松根与柏槎:指松树与柏树,象征坚韧与长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贯休(约830年-912年),字惟明,号雅望,唐代诗人,生于浙江,后居于山中,崇尚隐逸生活。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隐逸生活、远离纷扰的时代背景。贯休在山中生活,借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哲理的思想相结合,展现了贯休对道理的领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开篇“万境忘机是道华”,以“道”引入,强调了对自然的观察与哲学思考的统一。诗中通过描绘在碧芙蓉花中斜照的阳光,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角向深邃的空间延展,描绘了通往仙人的小径,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人在“寂寞无人落异花”中传达了对孤独的感悟,暗示着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常常是孤独的。

“掣电浮云真好喻”的比喻,形象地表现出自然变化的无常与诗人心境的契合,强调了生活的无常与瞬息万变。在最后两句中,“君看江上英雄冢”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英雄虽已逝去,但自然依旧存在,松根与柏槎象征着长久与坚韧,意味着无论历史如何变迁,生命的顽强与持久依然存在。

整首诗以深邃的自然意境,结合哲理思考,展现了贯休对生命、自然与历史的独特理解,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境忘机是道华:在万物境界中,忘却了心机,这才是道的美妙。
  2. 碧芙蓉里日空斜:阳光斜照在碧绿的荷花中,显得格外清幽。
  3. 幽深有径通仙窟:幽静深远的地方有小路通向仙人的洞府。
  4. 寂寞无人落异花:寂静之处无人打扰,偶尔有不同的花朵飘落。
  5. 掣电浮云真好喻:雷电与浮云的变化真是美好的比喻。
  6. 如龙似凤不须誇:像龙似凤的身姿根本无需夸耀。
  7. 君看江上英雄冢:你看江边那些英雄的墓冢。
  8. 只有松根与柏槎:只有松树的根与柏树的木桩在守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掣电浮云”比喻自然变化的无常。
  • 对仗:如“如龙似凤”,展现出对称的美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深刻的思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强调了生命的顽强与持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万境:象征着复杂多样的世界。
  • 碧芙蓉:象征着美丽与纯洁。
  • 仙窟:代表理想的归宿。
  • 英雄冢:传达历史的沉重与反思。
  • 松根与柏槎:象征长久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境忘机”指的是什么?

    • A. 忘记一切
    • B. 道的美妙
    • C. 自然的景色
  2. “掣电浮云”在诗中用作什么比喻?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变化
    • C. 人的心情
  3. 诗最后提到的“松根与柏槎”象征着什么?

    • A. 英雄
    • B. 坚韧与持久
    • C. 自然的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与隐逸生活,风格清新。
  • 陶渊明《归园田居》:强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追求自然与宁静。

粗略解读:

这两首诗与贯休的诗歌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但在意象和用词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贯休诗集》

相关查询

秋夜舟中对月书怀 其一 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 再登翠微亭和同年汤平甫知县二首 秋晚遇故人 和张水部杂咏八首 其三 看竹 高士咏。长沮桀溺 寄武昌吴广文二首 其一 自和 和刘濬见贽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鸟字旁的字 瓜蔓 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瑕适 舌字旁的字 花攒锦簇 痛不堪忍 韋字旁的字 较略 附骨之疽 手泽之遗 目字旁的字 一字旁的字 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胆大如斗 自取咎戾 补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