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29: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29:51
《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
——梅尧臣
城临太行谷,谷暖宜草木。
既移洛阳花,又种阮家竹。
五色杂黄红,一林常翠绿。
其间广亭开,亦欲危榭筑。
春归百禽嚎,抟黍及布谷。
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
果收椹已尽,飞去不须逐。
婆娑黄杨树,谁谓逢闰缩。
物犹有进退,此理何用告。
余心当效君,未有地可卜。
缀书岂贫乐,且以苟微禄。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园亭,位于太行山的山谷旁,温暖的气候适合植物生长。这里既有洛阳的花卉,又有阮家种植的竹子,五彩缤纷的花朵与常青的竹林交相辉映。亭子在青翠的林木间拔地而起,虽然想要建造高耸的楼阁。春天来临时,百鸟齐鸣,稻谷播种时分,桑树上的鸟儿啄食桑果,林下的小动物们则在窥探成熟的果实。果实已经收获,鸟儿们飞走了,无需再去追逐。黄杨树在风中摇曳,谁说闰年就要缩短?万物都有自己的进退,这道理何必多说?我的心愿是效仿你,但还没有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缀书是否就是贫穷的乐趣?不如暂时依靠微薄的收入。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梦符,号清白,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和七言诗,风格清新自然。梅尧臣的诗歌多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晚年时,正值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交织之际。诗中对园亭的描写不仅表达了对美好环境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梅尧臣的《寄题刘仲叟泽州园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园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太行山的壮丽与温暖的谷地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田园风光。洛阳花和阮家竹的结合,既象征着美丽的环境,也暗含了诗人对人文情怀的寄托。
诗中“春归百禽嚎”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百鸟齐鸣,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好。而“桑上啄椹食,林下窥果熟”则用生动的细节描绘出园中的生物活动,增添了诗的生活气息。随着果实的收获,鸟儿们的飞去,诗人暗含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人生如同四季,万物都有进退,何必强求。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以“余心当效君,未有地可卜”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又感到现实的无奈。尤其是最后一句“缀书岂贫乐”,更是将诗人的哲思升华,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美丽的自然景观,还融入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深刻的智慧与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通过描绘生动的自然景象,诗人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超脱的心态。
意象词汇:
每个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承载了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太行”指的是哪座山脉?
“余心当效君,未有地可卜”中的“君”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果收椹已尽”表达了什么含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