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3:08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
作者:梅尧臣
秋飙无踪迹,空中声奔驰。
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
惊沙入破隙,危叶堕绿枝。
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
九月二十四日的大风,
秋天的狂风无处不在,声势如雷一样在空中奔腾。
枯萎的桑树早已见证这一切,年老体衰的我仍然能先知其来。
惊飞的沙尘穿透了裂缝,脆弱的叶子从绿枝上纷纷落下。
我心中郁结,不知如何入睡,仿佛连高山也将为之动摇。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酌泉,南宋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及散文。梅尧臣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及其感悟,具有较强的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此诗写于秋风乍起之际,正值九月,气候变化显著。梅尧臣以此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感悟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反映出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九月二十四日大风》通过描绘秋风的猛烈,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个人情感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中第一句“秋飙无踪迹”便设定了整个诗的基调,秋风的来临如同一场无形的力量,声势浩荡却又无影无踪,表现了自然的不可捉摸。接下来的“枯桑因已验,老病仍先知”,将个人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变化相联系,老病的诗人通过经历的积累,对自然的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知。
诗中的“惊沙入破隙,危叶堕绿枝”描绘了狂风卷起沙尘,撕扯着脆弱的叶子,这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一种象征,暗示着个人生命的无常与脆弱。最后两句“幽怀聒不寐,山岳将恐移”更是将个人的内心挣扎与自然的巨大力量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以清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秋风的敬畏与对生命的反思,体现了梅尧臣深邃的哲思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命脆弱的思考,表达了对秋冬交替时节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感悟。
诗中“秋飙无踪迹”意指什么?
A. 秋风无处可寻
B. 秋天没有踪迹
C. 秋风无影无踪
“惊沙入破隙”中的“惊沙”指的是什么?
A. 细沙
B. 被风卷起的沙尘
C. 高山的沙土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威严
C. 个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