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49: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49:41
送河东转运刘察院
塞郡屯师久,飞刍始得人。
权倾拥旄将,诏辍绣衣臣。
旧里过京洛,辞家渡盟津。
紫裘苏合染,骢马玉环辰。
榆荚关头雨,梨花谷口春。
高车方陟险,丰膳暂违亲。
山势北临岱,地雄西隔秦。
行台知不远,能使问安频。
这首诗描绘了刘察院从边区调任回京的场景。边塞地区驻扎的军队时间已久,刚刚开始有粮草到达。权臣手握重权,官员们的权力被削弱。刘察院在辞别家乡时,渡过了盟津,途经京洛。身穿紫袍,骑着马,显得贵气十足。雨水洒落在榆荚树头,春天的梨花在谷口盛开。高车正在艰难地攀爬险峻的道路,与家人短暂的丰盛筵席也因此而中断。北边的山脉紧邻泰山,西边的地势雄伟隔着秦岭。行台并不遥远,希望能常常问候。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东皋,宋代诗人,主要活动于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平易近人著称,常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是梅尧臣为刘察院送行而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官员调任的复杂情感。刘察院的调任不仅仅是个人的职业变动,还象征着边疆与中央之间的联系。
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梅尧臣对刘察院的送别情感,既有对故乡与亲人的留恋,也有对官场复杂关系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榆荚关头雨”和“梨花谷口春”,既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诗人在描写刘察院的出行时,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突显了他的身份与地位,同时也流露出对他未来生活的关心。这种关心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祝福,更体现了对整个社会环境的关注。诗的语言朴实却富有情感,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梅尧臣在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尤其是意象的运用,强化了情感的表达。例如,榆荚与梨花的对比,既显示了时间的流逝,也展现了离别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复杂局势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塞郡”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京城
B. 边境地区
C. 山区
D. 海边
“飞刍始得人”中的“飞刍”指的是什么?
A. 人
B. 粮草
C. 马
D. 水
诗中提到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离别
B. 家乡
C. 希望与春天
D. 战争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与梅尧臣的送别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体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但杜甫的作品更强调个人的苦闷与对社会的关注,而梅尧臣的诗则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个人的命运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