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为旃檀像赋》

时间: 2025-05-14 17:03:48

诗句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

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

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

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

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4 17:03:48

原文展示: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

白话文翻译:

我虔诚地向古老的旃檀佛像致敬,它曾与释迦牟尼佛对话。旃檀佛与释迦佛的面目本来相同,真身与幻身何必区分彼此。就像人对着镜子照见自己的形象,彼此拱手作揖如同宾主。但人一离开,镜子也就空了,你的影子和我的形象都看不见了。木制的佛像漂流在宇宙间,它的神通妙用归于何处?无数人向它祈求释迦佛的福祉,有时确实能遇到福报。佛像明月般在太空中行走,天亮时突然消失不见。愚痴的人竞相在波浪间寻找,但波浪并非月亮所在之处。真实与虚幻两者都无需多言,如来佛无来也无去。你不见佛经经过九次翻译来到中原,其妙处正是通过无言来传达。不要说旃檀佛像有口不解说,非言语的解说已包含了三十二种佛相。

注释:

  • 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 旃檀:指旃檀佛像,一种用旃檀木制作的佛像。
  • 释迦:指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
  • 真身幻身:真身指佛的真实存在,幻身指佛像或佛的化身。
  • 拱兮揖兮:拱手作揖,表示尊敬。
  • 木人:指木制的佛像。
  • 神通妙用:指佛的神通和妙用。
  • 如来:佛教中对佛的称呼,意为“如实而来”。
  • 三十二相:佛教中描述佛的身体的三十二种特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家铉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和对佛理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参拜旃檀佛像时,受到启发而作,表达了对佛理的领悟和对佛像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旃檀佛像的描绘,展现了佛的超越性和神秘性。诗中,“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一句,表达了佛的本质超越了形相的区分,无论是真身还是幻身,都是佛的体现。而“如人对镜照形像”等句,则通过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佛像与佛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佛的追求和佛的不可捉摸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稽首古旃檀,曾共释迦语:诗人向古老的旃檀佛像致敬,想象它曾与释迦牟尼佛对话。
  2. 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旃檀佛与释迦佛的面目本来相同,真身与幻身何必区分彼此。
  3. 如人对镜照形像,拱兮揖兮若宾主:就像人对着镜子照见自己的形象,彼此拱手作揖如同宾主。
  4. 须臾人去镜亦空,尔影我形两无睹:但人一离开,镜子也就空了,你的影子和我的形象都看不见了。
  5. 木人漂流宇宙间,神通妙用归何许:木制的佛像漂流在宇宙间,它的神通妙用归于何处?
  6. 万人从渠索释迦,求福有时与福遇:无数人向它祈求释迦佛的福祉,有时确实能遇到福报。
  7. 佛如明月行太空,向曙俄然不知处:佛像明月般在太空中行走,天亮时突然消失不见。
  8. 痴人竞向波间觅,波间本非月所住:愚痴的人竞相在波浪间寻找,但波浪并非月亮所在之处。
  9. 真邪幻邪两忘言,如来无来亦无去:真实与虚幻两者都无需多言,如来佛无来也无去。
  10. 君不见佛书九译来中原,妙处乃以无言传:你不见佛经经过九次翻译来到中原,其妙处正是通过无言来传达。
  11. 莫道旃檀有口不解说,非说之说三十二相全:不要说旃檀佛像有口不解说,非言语的解说已包含了三十二种佛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如人对镜照形像”,将佛像与镜中影像相比,形象地说明了佛像与佛的关系。
  • 拟人:如“旃檀释迦面目本来同”,将旃檀佛像拟人化,赋予其与释迦佛相同的特性。
  • 对仗:如“真邪幻邪两忘言”,通过对仗强调了真实与虚幻的不可言说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佛的超越性和神秘性。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表达了佛的本质超越了形相的区分,无论是真身还是幻身,都是佛的体现。同时,诗人也强调了佛的不可捉摸性,以及佛理的深奥和不可言说性。

意象分析:

  • 旃檀佛像:象征着佛的存在和佛的神通妙用。
  • 镜子:象征着佛像与佛的关系,以及人们对佛的追求和佛的不可捉摸性。
  • 明月:象征着佛的超越性和神秘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旃檀”是指什么? A. 一种树木 B. 一种佛像 C. 一种佛经 D. 一种佛塔

  2. 诗中的“真身幻身何事相尔汝”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相同的 B.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不同的 C.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不可区分的 D.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可区分的

  3. 诗中的“如人对镜照形像”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1. B. 一种佛像
  2. C. 佛的真身和幻身是不可区分的
  3. A. 比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赤壁赋》: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变迁,表达了人生无常和宇宙永恒的主题。
  • 王维的《鹿柴》:通过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禅意和超脱的境界。

诗词对比:

  • 家铉翁的《为旃檀像赋》与苏轼的《赤壁赋》:两者都通过对比和比喻,表达了超越性和神秘性的主题,但家铉翁的诗更侧重于佛教哲理的阐述,而苏轼的赋则更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家铉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佛教文化与宋代文学》:探讨了佛教文化对宋代文学的影响,包括家铉翁的诗作。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江陵晦日陪诸官泛舟 和刘七读书 苦雨忆皇甫冉 南中春意 山中春仲寄汝上王恒、颍川沈冲(一作中) 淮上别范大 独往覆釜山,寄郎士元 小园招隐 叹毕少府以持法无隐见系 归故山路逢邻居隐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学官 魚字旁的字 书结尾的成语 乌合之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包含斾的词语有哪些 音字旁的字 镸字旁的字 包含姚的词语有哪些 百折不屈 如碎如狂 包含泣的词语有哪些 广字头的字 凤毛济美 戈字旁的字 日许时间 世情如纸 响冷冷 神仙不是凡人作 麻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