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0:59
叹毕少府以持法无隐见系
用法本禁邪,尽心翻自极。
毕公在囹圄,世事何纠纆。
翠凤呈其瑞,虞罗寄铩翼。
囚中千念时,窗外百花色。
落景闭圜扉,春虫网丛棘。
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
这首诗表达了对毕少府(毕公)的叹息,因他因坚持法治而被囚禁。用法本是为了禁绝邪恶,我全心全意地追求极致。毕公如今身陷囹圄,世事无奈地纠缠不清。翠凤象征吉祥之瑞,虞罗鸟却因失去翅膀而难以飞翔。囚禁之中,千般思念萦绕心头,窗外的花朵却是百色纷呈。夕阳西下,封闭了圆形的窗扉,春虫在丛棘中鸣叫。古人不再重视文辞,纷纷泪流满面。
作者介绍:钱起,唐代诗人,生于韦庄、卒于李贺之间,风格清丽,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当时政治斗争激烈,许多忠良之士因坚持法治而遭受迫害。诗人借毕公的遭遇,抒发对法治与正义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感慨。
这首诗采用了对比手法,通过描绘毕公的囚禁生活与窗外的春光,展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囚禁中的毕公,因坚持法治而受到惩罚,内心充满对外界的思念与无奈;而窗外的美丽花朵,象征着自由与美好,却又显得遥不可及,形成了一种深沉的悲凉之感。
诗中“尽心翻自极”的表达,体现了诗人对法治的坚定信念,虽然结果是被囚禁,但他心中对正义的追求始终不渝。最后几句,“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则是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古人志向与理想的怀念,同时也对现实的无奈与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毕公的遭遇,表达了对法治的尊重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毕少府因为什么原因被囚禁?
A. 政治斗争
B. 贪污腐败
C. 坚持法治
D. 个人恩怨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古人不念文,纷泪莫沾臆”表达了对____的怀念。
判断题:诗中窗外的百花色象征着美好而又遥不可及的自由。(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