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时间: 2025-05-15 07:27:28

诗句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27:28

原文展示:

惨澹龙蛇日斗争,
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
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
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龙蛇混战的日子,战争的残酷几乎要将生灵全部消灭。高原的水流改变了山河的样貌,战场上风吹来草木的腥气。精卫因为冤屈而填海,包胥在秦庭悲泣而无泪。并州的英雄豪杰如今又有谁在?不要妄想分兵去下井陉。

注释:

字词注释:

  • 惨澹:悲惨而昏暗。
  • 龙蛇:这里比喻混乱的战争局面。
  • 干戈:指战争和武器。
  • 生灵:生物,生命。
  • 高原出水:指水流的变化影响地形。
  • 草木腥:指战后草木因战争而沾染的血腥味。
  • 精卫:传说中一种鸟,因失去母亲而填海,象征无尽的悲怆。
  • 包胥:古代传说中的人物,因感情而流泪,象征悲痛。
  • 井陉:地名,古代并州的一个重要通道。

典故解析:

  • 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精卫因母亲被吞噬而化为鸟,终日衔木石试图填海,象征着无穷的悲怆与无奈。
  • 包胥哭秦:出自《史记》,包胥因秦国的灭亡而痛哭,体现忠臣之心的悲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池,金朝诗人,文人兼任官职,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国家多次经历战争,人民深受其害。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生灵涂炭的同情,反映了金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对生命和自然的摧残。开篇以“惨澹龙蛇日斗争”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生动地描绘出大地的悲惨景象。紧接着,诗人将战争与自然的变迁相结合,“高原出水山河改”,不仅反映了地理的变动,更隐喻了人心的丧失与国家的动荡。

而“战地风来草木腥”则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痛苦具体化,草木也因战争而染上了腥味,展现出战场的惨烈情景。诗人在此段落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精卫填海与包胥哭秦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沉痛反思和对忠臣孝子的敬仰。最后一句“莫拟分军下井陉”则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悲观,英雄豪杰在这场战争中难以自保,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担忧。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沉重与愤懑,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灵涂炭的无奈和心痛,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澹龙蛇日斗争:描述战争的惨烈,龙蛇象征混乱和斗争。
  • 干戈直欲尽生灵:战斗的激烈,几乎要消灭所有生物。
  • 高原出水山河改:战争改变了自然景观,水的流动使山河面貌发生变化。
  • 战地风来草木腥:风吹来战场的腥味,生动描绘出战争的残酷。
  • 精卫有冤填瀚海:引入精卫的典故,象征无尽的悲痛与无奈。
  • 包胥无泪哭秦庭:包胥因国破而无泪,体现忠臣的悲愤。
  • 并州豪杰知谁在:对英雄豪杰的惋惜,悲叹如今的无奈。
  • 莫拟分军下井陉:表达对未来的无望,英雄无处可施展。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蛇”比喻混乱的局势。
  • 拟人:草木被赋予了感情,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深切关怀。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的生动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沉痛揭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蛇:象征混战与不安定。
  • 干戈:战争的代名词,象征冲突与暴力。
  • 精卫:象征无尽的悲痛与执念。
  • 包胥:象征忠诚与悲痛。
  • 草木腥:象征战争的残酷和对生命的摧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龙蛇”比喻什么?

    • A. 和平
    • B. 混乱的战争
    • C. 自然景观
  2. “草木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战争的美好
    • B. 战争的惨烈
    • C. 自然的宁静
  3. 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什么?

    • A. 忍耐与希望
    • B. 悲痛与无奈
    • C. 勇气与尊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兵车行》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比较元好问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和杜甫的《兵车行》,两者都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但元好问更注重自然与历史的结合,而杜甫则直接描绘了战争对人民的苦难。两者都传达了对生灵的关怀和对历史的沉痛思考。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八 南园杂诗六首·莲房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 病中子骏见招不往兼呈正叔尧夫 齐山诗呈王学士 留别东郡诸僚友 其一 春贴子词·皇帝阁六首 司徒工开府韩国富公挽辞四首 送薯蓣苗与兴宗 春贴子词·皇帝阁六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雍容典雅 中窍 颠倒干坤 卤字旁的字 墆田 百足之虫,至断不僵 禾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周而不比 圆舞曲 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彐字旁的字 餐松啖柏 不看金面看佛面 业字旁的字 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捉虎擒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