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2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29:04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
作者: 元好问
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
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後,桃李恶风前。
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
芳尘未远,幽意谁传。
千古恨,再生缘。
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
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作者在回忆过去美好时光时,感到无力挽留。即使在欢乐的场所,心中却充满了凄凉。寒食节的笙歌已过,桃李却在恶风中摇曳,勾起了对往昔的思念。那些缠绵的回忆,如同连环玉和回文锦般交织不清。芳香的尘埃尚未散去,然而那份幽深的情意又有谁来传递呢?古老的遗恨和未来的再续缘分,交织在一起。床上空调的香气容易消散,孤独的枕头上难以实现梦中的团圆。窗外的雨声潺潺,南楼的月色皎洁,夜晚似乎变得漫长无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金朝诗人,著名的文人和历史学家。他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抒情和描绘生活细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南阳之后,可能是因心中对故地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动荡的背景而创作。
《三奠子离南阳後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篇。诗中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开篇“怅韶华流转,无计留连”就点明了主题,韶华易逝,留不住的只是惆怅。接下来,诗人描述寒食节后的笙歌已逝,桃李在恶风中飘摇,勾起了他对美好时光的回忆。这种对比手法,使得快乐与悲伤交织,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中多处意象的使用,如“连环玉”、“回文锦”等,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细腻描摹。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美的感受,更蕴含了复杂的情感纠葛。尤其是“千古恨,再生缘”,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遗恨紧密相连,使得全诗的情感深邃而悠长。
最后,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中,窗外的雨声和南楼的月光交织出一种深沉的思考,似乎在传达一种无尽的等待与思念。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成功地塑造出一种离愁别绪,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无奈,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遗憾与思念之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怅韶华流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感伤
C. 激动
D. 平静
“闲衾香易冷”中的“闲衾”指的是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孤独的被褥
C. 遥远的记忆
D. 春天的气息
诗中提到的“笙歌寒食後”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春节
D. 端午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三奠子离南阳後作》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