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阆州东园十咏·清风台》

时间: 2025-07-29 23:19:13

诗句

无时来见袭,有地更临高。

坐客清谈起,纷纷落麈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19:13

原文展示:

阆州东园十咏·清风台 文同 〔宋代〕 无时来见袭,有地更临高。 坐客清谈起,纷纷落麈毛。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清风无时无刻不吹拂而来,有地方更是高耸临风。座上客人清谈兴起,纷纷落下麈尾的毛。

注释: 字词注释:

  • 无时:无时无刻,不断地。
  • 见袭:被风吹拂。
  • 有地:有的地方。
  • 临高:高处。
  • 坐客:在座的客人。
  • 清谈:指文人雅士的谈玄论道。
  • 纷纷:形容众多、杂乱的样子。
  • 落麈毛:麈尾(古代文人雅士用来挥动助谈的器具)的毛落下。

典故解析:

  • 麈毛:麈尾是古代文人雅士常用的一种器具,用来挥动助谈,象征着文人的风雅。诗中“纷纷落麈毛”形象地描绘了清谈时的热烈场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脱俗,书画造诣深厚,尤以山水画著称。此诗选自《阆州东园十咏》,描绘了东园中的一处名为“清风台”的景致,展现了文人雅集的情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阆州东园游玩时所作,通过描绘清风台的景致和文人雅集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雅趣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风台的景致和文人雅集的热烈氛围。首句“无时来见袭”,用“无时”形容清风的不断吹拂,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次句“有地更临高”,进一步点明了清风台的高耸位置,增强了景致的开阔感。后两句“坐客清谈起,纷纷落麈毛”,通过“纷纷落麈毛”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文人雅集时的热烈场景,展现了文人的风雅和谈吐的机锋。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清风台景致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雅趣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无时来见袭”,用“无时”形容清风的不断吹拂,给人以清新舒适之感。
  • 次句“有地更临高”,进一步点明了清风台的高耸位置,增强了景致的开阔感。
  • 后两句“坐客清谈起,纷纷落麈毛”,通过“纷纷落麈毛”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文人雅集时的热烈场景,展现了文人的风雅和谈吐的机锋。

修辞手法:

  • 拟人:“无时来见袭”中的“见袭”将清风拟人化,仿佛清风有意识地吹拂而来。
  • 细节描写:“纷纷落麈毛”通过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文人雅集的热烈氛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清风台景致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文人雅趣的向往,展现了文人雅集的热烈氛围和文人的风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风:象征清新、舒适。
  • 高台:象征高远、开阔。
  • 麈毛:象征文人的风雅和谈吐的机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无时来见袭”形容的是什么? A. 清风 B. 高台 C. 麈毛
  2. “有地更临高”中的“有地”指的是什么? A. 清风台 B. 高台 C. 麈毛
  3. “纷纷落麈毛”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A. 清风台 B. 文人雅集 C. 高台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山居秋日的宁静美景,与文同的清风台有相似的自然意境。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致,展现了文人的雅集和谈玄论道的场景。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文同的《阆州东园十咏·清风台》都描绘了自然美景,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表达山居的宁静和超脱,而文同的诗则更注重展现文人雅集的热烈氛围。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赏析。
  • 《文同诗集》:收录了文同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文同诗歌的重要资料。

相关查询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上之回 横吹曲辞。折杨柳 横吹曲辞。陇头水 相和歌辞。王昭君 中和乐九章。歌储宫第六 中和乐九章。歌中宫第五 中和乐九章。歌南郊第四 中和乐九章。歌东军第三 中和乐九章。歌明堂第二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歹字旁的字 鞠为茂草 豕字旁的字 丑声远播 鹤行鸡群 星结尾的成语 业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狂风恶浪 深切着白 案诛 巳字旁的字 烦人 方寸已乱 波凑 卖剑买犊 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