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观斗鸡偶作》

时间: 2025-05-08 13:17:06

诗句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唯将芥羽害同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3:17:06

原文展示:

何曾解报稻粱恩,金距花冠气遏云。
白日枭鸣无意问,唯将芥羽害同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斗鸡这个活动的反思。诗人感叹,斗鸡者并不理解从稻谷和粮食中所得到的恩惠,反而是沉迷于斗鸡的激烈场面。白天里雄鸡的叫声似乎无意地在问候着什么,而诗人只看到那些被芥羽所伤的鸡,显得同样可怜、无助。

注释:

  • 何曾解报:何曾理解报答;解:理解,报:报答。
  • 稻粱恩:稻谷和粮食的恩惠;稻粱,指粮食。
  • 金距花冠:金色的爪子和花纹的头冠,形容斗鸡的美丽外表。
  • 气遏云:气势逼人,似乎要压迫天空的云彩。
  • 白日枭鸣:在白天雄鸡的鸣叫,枭鸣:通常指夜间的叫声,这里可能指雄鸡。
  • 唯将芥羽害同群:只是用芥羽(鸡的羽毛)来伤害同类。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从斗鸡这一活动中可以看出,斗鸡在古代社会中常被视为一种娱乐和赌博的形式,涉及到人性、竞争和暴力等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偓(约704年-754年),字维,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多以诗歌和赋见长,以其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当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斗鸡等活动受到人们的喜爱。诗人通过描绘斗鸡的场景,反映了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观斗鸡偶作》是一首以斗鸡为题材的诗,表面上描绘了一场斗鸡的场景,实际上却是对人情冷暖和社会风气的深刻反思。诗中提到“何曾解报稻粱恩”,意在指出那些沉迷于斗鸡的人未能感知生活的本质和自然的恩惠,反而在追逐名利和竞争中迷失自我。

“金距花冠气遏云”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出斗鸡的豪华与壮观,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表面的美丽背后隐藏的竞争和暴力。诗人在白日中听见雄鸡的鸣叫,却感到一种无奈与惆怅,仿佛在问,这种争斗的意义何在,难道它真的值得吗?

最后一句“唯将芥羽害同群”,更是直接指出了斗鸡对同类的伤害,象征着人们在追求胜利和荣誉时,往往会伤害到自己人。这种深刻的思考让人对斗鸡这一娱乐活动产生了新的认识,诗人以此反映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人性深层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何曾解报稻粱恩”:反映斗鸡者对自然恩惠的无知。
    • “金距花冠气遏云”:描绘斗鸡的威风与奢华,暗示竞争的激烈。
    • “白日枭鸣无意问”:白天的鸣叫显得无助,反映内心的孤独。
    • “唯将芥羽害同群”:揭示斗鸡对同类的伤害,象征人性自私。
  • 修辞手法

    • 比喻:金距花冠比喻斗鸡的外貌,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这首诗探讨了人类在竞争中迷失自我,忽视自然恩惠,反映了对暴力竞争的批判。

意象分析:

  • 斗鸡:象征竞争与对抗。
  • 稻粱:自然的恩惠,代表生活的本质。
  • 芥羽:伤害与暴力的象征,展现同类相残的悲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稻粱恩”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的恩惠
    B. 斗鸡的胜利
    C. 社会的竞争

  2. “金距花冠”中的“金距”形容的是? A. 斗鸡的外形
    B. 斗鸡的性格
    C. 斗鸡的习性

  3. 诗人对斗鸡活动的态度是: A. 积极赞美
    B. 中立看待
    C. 反思批判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韩偓的《观斗鸡偶作》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均涉及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但前者侧重于对竞争的反思,后者则更关注个人的命运与情感表达。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各类唐代诗人研究的专著与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月二日大雨歌 第一百六十五 先两国初忌 吴小村 题高君宝绀泉 纪事 过黄岩 文山即事 江丞相万里第四十五 快阁遇雨观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馬字旁的字 斤字旁的字 梵呗圆音 应用科学 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燕语莺啼 啖以甘言 及时 火字旁的字 車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轩车载鹤 没面 无可辩驳 心膂爪牙 包含然的词语有哪些 树子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