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0:23:58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
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
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0:23:58
妾本蚕家女,不识贵门仪。
藁砧持玉斧,交结五陵儿。
十日或一见,九日在路岐。
人生此夫婿,富贵欲何为。
杨柳徒可折,南山不可移。
妇人贵结发,宁有再嫁资。
嫁女莫望高,女心愿所宜。
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
蓝叶郁重重,蓝花若榴色。
少妇归少年,华光自相得。
谁言配君子,以奉百年身。
有义即夫婿,无义还他人。
爱如寒炉火,弃若秋风扇。
山岳起面前,相看不相见。
丈夫非小儿,何用强相知。
不见朝生菌,易成还易衰。
征客欲临路,居人还出门。
北风河梁上,四野愁云繁。
岂不恋我家,夫婿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勋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一言。
春至草亦生,谁能无别情。
殷勤展心素,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报君子。
既为随阳雁,勿学西流水。
尝闻生别离,悲莫悲于此。
同器不同荣,堂下即千里。
与君贫贱交,何异萍上水。
托身天使然,同生复同死。
我原本是个蚕家的女子,不懂得贵族的礼仪。
拿着玉斧在藁砧上劳作,结交五陵的公子。
十天或许见一次面,九天在路上相遇。
人生有这样的丈夫,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
杨柳可以轻易折断,南山却是无法移动的。
女人重视结发,难道还有再嫁的资助?
嫁女儿不要期望太高,女儿心愿应当适宜。
宁愿和贫贱的人相守,不愿和富贵的人分离。
蓝叶茂密重重,蓝花如红榴般鲜艳。
少妇归来找少年,华光自然相得。
谁说配得上君子,才能奉养百年身?
有义的才是丈夫,无义的还给他人。
爱情如寒炉中的火,轻易便被秋风吹熄。
面对高山大岳,彼此却无法相见。
男人并非小儿,何必要强求了解?
未见早晨生出的菌,容易生长也容易衰败。
征客想要走上路,居住的人也要出门。
北风吹过河梁,四野愁云密布。
难道不想念我的家,丈夫多多感恩。
前程有日月,功绩在河源。
少妇马前立,请君听我一言。
春天来了草也生,谁能没有别情。
殷勤展现我的心意,见新莫忘故。
遥望孟门山,殷勤回报君子。
既然跟随阳雁,何必学那西流水。
曾听说生离死别,悲伤莫过于此。
同一器具不同荣,堂下的距离千里。
与君贫贱相交,何异于浮萍在水上。
托身于天使般的人,生死也共同相随。
作者介绍:李益(约 749-829),字承颜,唐代诗人,出生于今陕西,曾任官职,擅长古体诗,作品多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伦理。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唐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观念的不同看法,强调爱情的忠贞与内心的情感。
《杂曲》是一首充满情感和现实主义色彩的诗,展现了普通女性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妾本蚕家女”开篇,表达了来自平民百姓的女性对于婚姻的思考与选择。诗中反复提到的“富贵欲何为”揭示了在爱情面前,物质的富贵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灵的契合与感情的真诚。
诗中,女性的自我意识逐渐显现,她宁愿选择“贱相守”而不愿“贵相离”,显示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作者以自然意象,如“杨柳”、“南山”等,来强化诗中的情感,寓意着爱情的脆弱与坚韧。
在对比中,诗人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差别,强调了爱情的真挚与义气。在唐代社会中,女性的处境相对较为弱势,李益通过这首诗歌,传达出对女性情感的理解与同情,表现了对女性自我价值的肯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爱情的忠诚与真挚展开,强调内心情感的重要性,批判物质的富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妾本蚕家女”,她的身份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宁从贱相守,不愿贵相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爱如寒炉火”意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