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55: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55:32
水龙吟
作者: 王蛰堪
瑶池弥望苍茫,当年曾寄穷边思。
孤臣孽子,问谁能会,九州多事。
伫想如闻,碧波烟外,仙人环佩。
算临风不作,伤春情绪,总都是,伤时意。
愁断浓云压水。镇销凝悄无声际。
此间应忘,娱时花鸟,向人犹媚。
地火冲腾,鱼龙共奋,洪涛蒸沸。
待晴明月好,重来酹酒,揾骚魂泪。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瑶池远望苍茫的景象,回忆起当年寄托在边陲的思虑。诗人感叹孤独的臣子和孽子的命运,问谁能够理解他,毕竟九州大地多事纷繁。静静思索,似乎听到烟雾缭绕的碧波外,仙人们佩戴的铃铛声。虽然在风中不再作吟唱,但对春天的伤感情绪,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惋惜。愁苦的心情像浓厚的云层压在水面,寂静中无声无息。此时此刻应该忘却,尽情欣赏花鸟的欢乐,它们依然对人们展现出妩媚的姿态。地火翻腾,鱼龙共舞,洪水翻滚沸腾。待到明亮的月光再好时,重来举杯酹酒,追忆往昔的伤感与泪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他的诗歌常常融入个人的生活体验,反映社会的变化与历史的沉重。
创作背景:
这首《水龙吟》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转型时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
《水龙吟》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的“瑶池弥望苍茫”,不仅描绘了瑶池的壮丽景色,也隐喻了诗人心中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诗人通过“孤臣孽子”的自我反思,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与孤独,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诗中,诗人与自然的对话充满了哲理,碧波、仙人、花鸟等意象的使用,既表现了自然的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特别是“愁断浓云压水”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内心的压抑与无奈,令人感同身受。最后以“待晴明月好,重来酹酒,揾骚魂泪”结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许,浸透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在意象的把握、情感的流露上都极具艺术魅力,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也是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理想和现实的思索,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与希望交织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水龙吟》作者是谁?
A. 王蛰堪
B. 李白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A. 现实
B. 理想与美好
C. 悲伤
“愁断浓云压水”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压抑与无奈
C. 兴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