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5:13
酬梦得秋夕不寐见寄(次用本韵)
作者: 白居易 〔唐代〕
碧簟绛纱帐,夜凉风景清。
病闻和药气,渴听碾茶声。
露竹偷灯影,烟松护月明。
何言千里隔,秋思一时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场景,诗人躺在碧绿的席子上,绛红的帐子下,感受到夜晚的清凉和宁静。虽然身体不适,药香弥漫,但在渴望茶水的声音中,诗人也感受到了一种安慰。窗外的竹子在露水的映衬下,似乎在偷取灯光的影子,而松树则为皓月提供庇护。尽管身处千里之外,诗人却在这时刻感受到了浓厚的秋思。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语言通俗、情感真挚著称,作品涵盖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他提倡“诗要言志”,并关注民生,作品流传甚广。
此诗作于白居易与友人梦得的书信往来之时,表达了他在秋夜的思绪,虽然身处异地,但友谊使他感受到彼此的心灵相通。诗人在秋夜的静谧中,回忆起与友人的点滴,情感愈发深厚。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诗人内心的感受。开篇以“碧簟绛纱帐”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夜晚环境,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受。接着,诗人提到自己因病而闻到的药香与渴望听到的茶声,展现了身体的脆弱与内心的渴望,这种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露竹偷灯影,烟松护月明”,诗人将自然的景象与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竹影的微妙与松树的稳重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内心的孤独。最后一句“何言千里隔,秋思一时生”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相隔千里,但友谊和思念却在此时此刻愈发清晰可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生活的感悟。整体而言,诗作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白居易深厚的诗歌功底。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细节的感悟,展现了在静谧的秋夜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深厚与自然的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内心的孤独。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碧簟”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__)的感受。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