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45
原文展示:
仁宗皇帝挽诗十首 文同 〔宋代〕
徇速承王后,聪明复辟初。 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 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 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迅速继承王位后,聪明地恢复了朝政。恩泽如海般深广,刑罚却像天空一样稀疏。多次发布搜寻贤才的诏令,却从未有过谏猎的奏书。只有封禅的事宜,应该遗憾缺少了蒲车。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而著称。这首诗是他在仁宗皇帝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仁宗皇帝去世后所作,诗人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达了对仁宗时代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对仁宗时代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中,“恩波同海浸,刑网比天疏”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仁宗时代的恩泽和刑罚,表达了诗人对仁宗时代的怀念。而“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担心国家缺乏贤才和谏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一首优秀的挽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仁宗时代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恩波同海浸”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屡有搜贤诏,曾无谏猎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担忧? A. 国家缺乏贤才 B. 国家缺乏谏言 C. 国家缺乏法治 D. 国家缺乏恩泽
诗中“惟余封禅事,应恨缺蒲车”一句中的“蒲车”象征着什么? A. 国家的繁荣 B. 帝王的权威 C. 封禅的庄严 D. 恩泽的深广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